疾病分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疾病分佈(Distribution of Disease)
目錄 |
什麼是疾病分佈[1]
疾病分佈是指疾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空間)和不同人群(人間)表現的數量或頻率特征。簡稱三間分佈,又稱為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或疾病的人群現象。
研究疾病分佈的意義[1]
1.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規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礎。(形成病因假設)
2.通過對疾病分佈的描述,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疾病的特征,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信息。
3.對疾病分佈規律及其決定因素的分析可為制定疾病的預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為評價干預措施的實施效果提供依據。
疾病分佈的形式[2]
人群的不同特征,包括年齡、性別、職業、種族、社會階層、婚姻狀況、家庭和行為方式,均可影響疾病的發生。
對疾病的人群分佈研究和探討病因和流行因素,確定高危人群。
(一)年齡
年齡是人群分佈中最重要的因素,幾乎所有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與年齡有關。這是因為不同年齡的免疫水平、生活習慣、行為方法與危險因素的接觸機會是不同的。
1.年齡與發病率
慢性非感染性疾病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急性傳染性疾病隨年齡的增加而減少。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有不同的多發疾病。
影響發病率年齡分佈的重要因素:
(1)暴露方式
(2)暴露機會
(3)機體的免疫狀況
2.年齡與死亡率
一般情況下年齡死亡率曲線呈“U”字型曲線,暴發大規模戰爭時曲線將受影響。
研究疾病的年齡分佈的目的:
(1) 有助於探索疾病的致病因素和不利因素。
(2) 確定疾病的高危人群,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 瞭解人群的免疫狀態。
(二)性別
許多疾病的男女發病和死亡的危險性有差異。這種差異有大有小,有些差異在不同地區可有不同表現。分析一種疾病發病的性別差異可用性別比(sex ratio)表示。
男女性發病差異的原因:
1.男女接觸致病因素的頻率和強度不同。
2.男女性解剖生理特點不同。
3.環境致病因素與機體因素的交互作用。
4.男女性由性染色體而致的疾病。
關於腫瘤的發病,除乳腺癌和宮頸癌外,其他如胃、肺、肝、食道、膀胱癌等男女共患的惡性腫瘤均男性高於女性。
但腫瘤在不同地區的性別有可能不同,提示有不同的病因作用。
另外有一部分地方病(甲狀腺腫、克山病、膽囊炎膽石症等)女性多於男性。
(三)職業
許多疾病的發生與職業密切關聯。在工作、勞動生產環境中接觸有害致病因數(包括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及社會心理的因素)從而導致職業病和職業相關疾病。
(四)種族與民族
造成不同民族和種族不同的疾病和種類及發病率差異的原因主要有:(1)遺傳因素。(2)生活風俗習慣。(3)民族定居點所處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及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
(五)不良行為與生活方式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近半數與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和社會因素有關。這些疾病主要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也稱為生活方式關連疾病。這些疾病多與飲食、運動不足相關。
疾病隨時間而不斷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描述時間分佈的常用術語有短期波動、季節性、周期性和長期變異等。
(一)暴發或短期波動
在一個小範圍的人群,如集體單位、居民社區或幼托所,在短時間內,某病的發病人數突然大量增多的現象稱為爆發。
爆發一般是因為短時間內大量人群暴露同一致病因素而引起。其流行曲線呈單峰。如果多次暴露則呈雙峰或多峰。
由於致病因素的特性不同,疾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
由於接觸致病因素的數量和時間各異、不同個體的潛伏期不同,發病有先有後,但一般都在疾病的最短和最長潛伏期內發病。發病高峰與該病平均潛伏期基本一致。因此根據傳染病的平均潛伏期,從發病高峰向前推算一個平均潛伏期,即為該病的暴露時間,由此分析暴發的原因。
(二)季節性
疾病的發生頻率隨季節而變化的現象稱為季節性。
疾病的季節性反映某季節內一些自然和社會因素對致病因素的作用變化。
其表現形式為2種:
1.嚴格的季節性:指某種疾病的發生集中在一年中的某幾個月份。如蟲媒傳播的乙腦。
2.季節性升高:指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一定的季節,發生頻率明顯升高。如呼吸道傳染病。
(三)周期性
疾病有規律地在一定時間間隔後發生流行,稱為周期性。
疾病呈現周期性的原因:
(1) 該病傳播機制可以實現。
(2) 發病後人群形成較穩固的免疫。
(3) 易感者數量增加。
(4) 病原體抗原發生變異。
(5) 免疫人群失去免疫力。
(四)長期變異或長期趨勢
疾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幾年或幾十年)臨床特征、發病率、死亡率、病原體、型別、毒力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稱為長期變異。
疾病的地區分佈是描述各地區某病的發病頻率,瞭解疾病在空間的分佈上的特征,為探索病因及流行因素提供線索。
兩種地區劃分的方法:
1.按行政區域劃分
世界範圍內可以國家、區域、洲或半球。
國內可按省、市、區、縣、鄉(街道)、村或居民區等。
該法容易獲得完整人口、疾病監測、醫療衛生服務等資料的收集。但不利於研究自然環境的困難作用。
2.按自然環境劃分
可以把地區分為山區、丘陵、平原和海島。
該法有利於揭示環境對疾病分佈的影響,但資料收集困難。
(一)疾病在國家間及國家內的分佈
有些疾病只發生在一定的國家和地區,如黃熱病。這種嚴格的地區分佈主要受病原媒介或貯存宿主的分佈影響。有些疾病的分佈可能是由地理環境或人文風俗及生活習慣所決定,如絛蟲病。有些疾病全球都可發生,但地域分佈不均,如胃癌。
同一疾病在國家內的分佈也有差別。特別是在那些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大的國家。
(二)疾病的城鄉分佈
由於城鄉之間經濟、文化、衛生條件及環境、個人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差別。因此疾病的分佈也存在著差異。
(三)疾病的地方性
由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使一些疾病在某一地區的發病率經常高於其他地區,或只在某地區存在,這種狀況稱為地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