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59个条目

啟發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探索法)

啟發法(heuristics,源自古希臘語的εὑρίσκω,又譯作:策略法、助發現法、啟發力、捷思法、拍腦袋法、探索法):意為人們進行快捷思考的思考模式

目錄

什麼是啟發法

  啟發法是指依據有限的知識(或“不完整的信息”)在短時間內找到問題解決方案的一種技術。它是一種依據關於系統的有限認知和假說從而得到關於此系統的結論的分析行為。由此得到的解決方案有可能會偏離最佳方案。通過與最佳方案的對比,可以確保啟發法的質量

  心理學上“啟發法”指用於解釋人們如何進行決策、調整和解決問題的簡單有效的概測規則,通常用以處理複合的問題和不完全的信息。這個規則在大部分情形下有效,但是在特定的情形下可能導致系統性的認知偏差

  例如,人們覺得貴的啤酒比便宜的味道要好。這種認識在價格品牌相關的時候是對的;高價加於不貴的品牌上會讓實驗的參加者們感受到,此啤酒比不貴的啤酒味道要好。這可稱作“‘價格意味著質量偏差”。

  啟發法是人在解決問題時所採取的一種根據經驗規則進行發現的方法。其特點是在解決問題時,利用過去的經驗,選擇已經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系統地、以確定的步驟去尋求答案。

啟發法的來源

  許多探索人類決策者的“啟發法”的著作出自阿摩司·特沃斯基和丹尼爾·卡內曼,對行為金融學有很重大的影響。哲德·吉格倫澤(Gerd Gigerenzer)提出批評,認為應該關註於“啟發法”如何用於原則性的準確判斷而不是產生認知偏差——“快捷而簡樸”的啟發法。

  啟髮式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與演算法相對立的。演算法是把各種可能性都一一進行嘗試,最終能找到問題的答案,但它是在很大的問題空間內,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求得答案。啟髮式方法則是在有限的搜索空間內,大大減少嘗試的數量,能迅速地達到問題的解決。但由於這種方法具有嘗試錯誤的特點,所以也有失敗的可能性。科學家的許多重大發現,常常是利用極為簡單的啟髮式規則。

  典型的啟發法有試錯法和排除法。鑒於啟發法基於經驗,有時它也可能是基於錯誤的經驗(如感知偏離和偽關係)。

啟發法的分類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他提出的“有限理性”理論認為,人類的大腦在判斷事物時,其實是有點懶惰的,我們其實不那麼愛思考,而更願意遵照經驗帶給我們的“啟發”。他還將捷思法分為三類,算是給“拍腦瓜決策法”找到了心理學上的一個科學外殼和理論歸屬。[1]

  可得性啟發法 (availability heuristic):在使用啟發法進行判斷時,人們往往會依賴最先想到的經驗和信息,並認定這些容易知覺到或回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現,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據,這種判斷方法稱為可得性啟發法。

  代表性啟發法( representatitiveness heuristic):在使用啟發法時,首先會考慮到借鑒要判斷事件本身或事件的同類事件以往的經驗即以往出現的結果,這種推理過程稱之為代表性啟發法

  定錨啟發法(Anchoring & Adjustmen heuristic):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最早取得的第一筆資訊(這稱為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明顯無關。在進行決策時,人類傾向於利用最早取得的片斷資訊,以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用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點,逐步修正。

啟發法的策略

  啟發法不能保證問題解決的成功,但這種方法比較省力。它有以下幾種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將需要達到問題的目標狀態分成若幹子目標,通過實現一系列的子目標最終達到總的目標

  2、逆向搜索:就是從問題的目標狀態開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狀態的通路或方法;

  3、爬山法:採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的距離,以達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

啟發法在教學中的運用[2]

  啟發法主要是教師在向學生傳播知識時,不直接給出答案,而只是給他們一些事實、實例和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行發現問題和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啟發法”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 的啟發下,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研究知識內在的屬性及規律。“啟發法”的運用,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自覺階段、 探索階段、整理階段和發展階段。

  自覺階段

  自覺階段是學習的準備階段。因此,在總體教學過程中,首先通過其他學科簡單易懂的實例,介紹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區別,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習差的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探索階段

  探索階段的目的在於學生對第一個階段介紹的內容提出問題,明確學習目的要求,使問題具體化。實現這一目的,可以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實際操作等方式來完成。

  整理階段

  整理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分析、對比、綜合、驗證及提出假設,實現正確認識和理解感知材料

  發展階段

  發展階段的目的在於進行概括、推理及得出結論,從而對概念或理論起鞏固、深化和創新的作用。這一階段,教師要總結學生得到的結論,並根據相同的結論,引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 Bornmann, L., & Marewski, J. N. (2019). Heuristics as conceptual lens for understanding and studying the usage of bibliometrics in research evaluation. Scientometrics, 120(2), 419-459.
  2. 孫鳳菊. "啟發法"在電腦教學中的應用[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6, 023(006):9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苏青荇,Mis铭,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啟發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