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親善市場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市场亲善论)

親善市場論(Market-friendly View)

目錄

什麼是親善市場論[1]

  親善市場論世界銀行在《1991年世界發展報告》中提出的論點。這種觀點認為,東亞的經濟發展主要受益於巨集觀經濟穩定,穩定的巨集觀經濟投資儲蓄和高水準的人力資本積累提供的適宜的激勵;而政府對特定產業的干預或者不起任何作用,或者更糟糕,對資源配置造成有害的或扭曲的影響。這種觀點僅贊同促進市場效率和發展的政府行為,故名為“親善市場論”。

親善市場論的理論來源

  這一理論包含兩個分支, 一個分支是新古典的“自由市場理論”( free market theory ),是說東亞之所以成功, 恰是由於它們最少政府干預, 最少價格外貿外匯管制, 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由市場的作用;另一個分支是新古典修正學派的“模擬自由市場理論”(simulated free market theory),這一派的觀點認為,東亞等後進國家和地區市場發育程度不像典型發達國家那樣完備,政府鼓勵出口, 提供信息,加速技術進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恰是彌補了市場發育不周全的缺陷,換言之,本來自由市場能自動解決的問題,由於市場發育不周全,而由政府模擬市場來完成了。[1]

市場親善論中的政府角色

  親善市場論認為政府應該將其經濟行為僅僅限於促進市場協調,政府的干預只會扭曲資源配置,大多數經濟協調都可以通過市場機制來完成,當市場自身不足以進行協調時,其它民間部門,如企業內協調,將會足以進行經濟協調,政府的作用是為市場交易提供法律基礎設施和提供極端市場失靈情況下所缺失的產品。

  市場親善論中的後發國政府角色。市場親善論的觀點認為,競爭性市場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有效地生產和分配貨物與勞務的最佳方式,政府干預只有在對市場能產生“友善”作用的情況下才可能是有益的。“東亞奇跡”的出現恰恰在於政府不幹預市場機制。世界銀行《1991年世界發展報告》對此作了較為詳盡的說明。《報告》認為,政府不要主動地干預,除非干預會產生更明顯的良好效果,否則就讓市場自行運轉,並把干預持續地置於國內外市場的制約之下,使干預簡潔、透明,使其受制度約束,而不是官方判斷力的制約。根據市場親善論的觀點,發展中國家政府應當採取支持而不是取代競爭性市場的戰略,政府行動的重點主要體現在投資於人民、改善企業環境、向國際貿易和投資開放經濟、制定正確的巨集觀經濟政策等方面。[2]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李雪松.政府在東亞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一個理論性概述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7,(3).
  2. 項飛.發展經濟學視野中政府角色的演變與啟示.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親善市場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