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南開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
南開大學(Nankai University)

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nankai.edu.cn/ (中英文)

目錄

南開大學簡介

  南開大學(Nankai University, NKU),簡稱南開,肇始於1904年,正式成立於1919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創辦人是近代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和嚴修。抗日戰爭時期,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昆明組成舉世聞名的西南聯合大學,被譽為“學府北辰”。南開大學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弘揚“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光榮傳統。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簽署重點共建南開大學協議,南開大學躋身21世紀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南開大學占地16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校園網路設施先進,圖書館藏書329萬冊。除主校區外,還建有迎水道校區(天津市內)、泰達學院(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金融工程學院(深圳市)、雲南研究院(昆明),以及在馬利蘭大學成立的設在美國的第一個孔子學院,形成了一校多區、合理配置、協調互動、全面發展的格局。按照“獨立辦學、緊密合作”的原則,與天津大學全面合作辦學。

  南開大學是國內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文理並重、基礎寬厚、突出應用與創新的辦學特色。有21個專業學院(系),設有研究生院、中國APEC研究院、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現代遠程教育學院、濱海學院(獨立學院)。學校積極構建和發展適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的學科體系,現擁有71個本科專業,206個碩士點,117個博士點,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48個省市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中心,8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個文化素質教育基地,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4個“985”工程科技創新平臺。

南開大學的歷史沿革

南开大学校门
放大
南開大學校門

  南開大學創辦於1919年,創辦人是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1876-1951)和嚴範孫(1860-1920)。

  南開大學成立時,設文、理、商三科,招收學生96人。1920年增設礦科(1926年停辦)。1927年成立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後改稱經濟研究所)和滿蒙研究會(後改稱東北研究會),經濟研究所趨重實地調查和以物價指數為主的經濟統計工作,其出版的《經濟周刊》、《南開指數年刊》等多為國內外學術界所借重。1929年改科為院,設有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及醫預科,共13個系。1931年,商學院與文學院經濟系及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合併成立經濟學院;創辦化學工程系和電機工程系,附屬於理學院;1932年設立應用化學研究所。

  早期的南開大學作為私立大學,其經費除政府少許補貼和學費及校產收入外,基本賴於基金團體和私人捐贈。本著“貴精不貴多,重質不重量”的原則以及投資所限,學校規模一直較小,1937年在校學生僅429人,但師資力量較強。

  經過長期的艱苦創業,南開大學終以優越的學術環境、嚴謹的科學訓練方針以及崇尚務實的精神而名馳南北,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

  1937年7月,正處於成熟發展時期的南開大學不幸慘遭日本侵略軍狂轟爛炸,三分之二的校舍被毀。同年8月,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合組長沙臨時大學,三校校長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為常務委員,共主校務。翌年4月,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改稱西南聯合大學。1939年南開經濟研究所遷至重慶沙坪壩南開中學內,繼續開展研究工作,並招收研究生;1942年7月,南開在昆明成立“邊疆人文研究室”,並出版《邊疆人文》刊物。聯大期間,三校風雲際會,艱苦創業,和衷共濟,為國家民族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科學人才和革命志士,譜寫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光輝篇章。

  抗日戰爭勝利後,三校複員北歸,1946年南開大學遷回天津並改為國立。覆校後設文學院、理學院、政治經濟學院和工學院,計16個系,另設有經濟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及邊疆人文研究室。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南開大學開始了新的歷程。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南開大學由一所學科比較齊全的大學變成了一所僅擁有文理學科的綜合性大學,設有14個系,3個專修科。1958年,南開大學的貿易、企業管理、會計、金融、財政、統計等系轉入新組建的天津財經學院。1960年設立地質地理系(1961年停辦)、物理二系(1961年轉入蘭州大學)和哲學系。80年代前,長期停滯於9個系的設置,即數學、物理、生物、化學、中文、外文、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等系。

南开大学校园
放大
南開大學校園

  1966年至1976年,南開大學正常教學秩序被破壞。1966年至1971年教學、科研工作完全癱瘓,五年之久不招生、上課。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學校大部分校舍遭到不同程度損壞。

  改革開放以來,南開大學煥發青春活力。1980年以後,南開大學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利用老專業基礎好的優勢,建立了一批新的專業和研究機構。文科重點增設了以財經類為主的應用性專業,併在此基礎上於1983年恢復了經濟學院,理科重點增設了交叉、邊緣和高新科技類專業。到80年代中後期,南開大學發展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生命科學、管理科學及藝術等多學科的綜合大學。

  1994年,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併入南開大學。

  繼張伯苓之後,何廉、楊石先、臧伯平、滕維藻、母國光、侯自新先後任南開大學校長,現任校長是饒子和。

南開大學的辦學設施

院系設置

  截止2014年,南開大學有專業學院21個,學科覆蓋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醫、教、藝全部12個門類,在80個本科專業招生。

科研機構

  到2014年,南開大學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科技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環保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12個,教育部工程中心3個,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7個,“985工程”科技創新平臺4個,附屬醫院7個。

師資力量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羅伯特·蒙代爾、彼得·杜赫提等,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南韓前任總統金大中、法國前總理洛朗·法比尤斯、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等被學校聘為名譽教授,並有一批海內外知名學者、著名政治家、企業家任兼職教授。

南開大學的研究成果

對外交流

  2007年至2012年南開大學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五年計劃中,每年有300人(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併列第一)將赴國外一流大學和專業師從一流導師攻讀博士學位,其中本科生100人,研究生200人。大約每20名南開大學應屆學生就將有1人獲得公派留學機會。

  南開大學與國(境)外院校的協議交換生項目共有54個,每年可選派享受校際互免學費優惠待遇的交換生達181人次。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 美國華盛頓大學雙學士學位項目,南開大學數學學院—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聯合培養雙碩士項目,南開大學信息學院 —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本科雙學位項目,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 英國西敏大學雙學士學位項目等等。

學術成果

  2015年07月為止,南開大學已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工程學、臨床醫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材料科學、藥理學與毒物學、農業科學共10個學科進入全球研究機構排名(ESI)的前1%,位列高校第九,其中,化學進入世界前50名,數學進入世界前100名,ESI篇均引用次數位列高校第三。

  2007年以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7項,國家級精品課35門,獲中國青年科技獎1項,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累計入選20篇。10項成果獲2013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2012年,被SSCI收錄論文40篇,被CSSCI收錄論文1478篇。2013年,被SCI收錄論文1399篇,被EI收錄論文819篇,被CPCI-S收錄會議論文79篇;“表現不俗”論文數628篇,占SCI收錄論文總數的45.67%,所占比例居全國高校第二位。

  在自然科學方面,學校SCI論文數量居全國高校前列,其中在有機化學、農藥化學、基礎數學、應用數學和光學等領域的部分研究成果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薄膜光電子等一批尖端高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為中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貢獻。2003至2011年間,南開大學獲得了9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7年至2013年,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2012年,被SCI收錄論文1292篇,被EI收錄論文633篇,被CPCI-S收錄論文90篇;“表現不俗”論文數496篇,所占比例居全國高校第二位。

  南開大學電腦與控制工程學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 “腦控汽車”,該成果在國內首次實現人腦驅車及腦電信號與汽車系統的“連結”,這有望徹底改變“手”“腳”並用的駕車模式,讓肢体殘疾人士的“驅車夢想”不再遙遠。

南開大學校訓

   1934年,在南開創辦三十周年校慶紀念會上,張伯苓先生正式宣佈“公”和“能”為南開校訓。“公”便是無私無我,“能”便是實幹苦幹。伯苓先生提倡“公能”教育,一方面是培養青年“公而忘私”、“捨己為人”的道德觀念;另一方面則是訓練青年“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為國效勞的能力。

  張伯苓先生講,南開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他詳細闡述道:“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麼小公,小公只不過是本位主義而己,算不得什麼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主義的愛國思想,消滅自私的本位主義。” “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而南開學校的教育目的,就在於培養具有現代化才能的學主,不僅要求具備現代化的理論才能,並且要具有實際工作的能力。”他又解釋道:“所謂的日新月異,不但每個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還要能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能趕上新時代,而且還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張伯苓先生所倡導的“能”,包括豐富的內涵。如智能、體能、技能、才能等都屬於能的範疇。南開教育就是要培養和訓練學生具有為社會、國家所需要的各種“能”。他鼓勵學生要實幹、苦幹。伯苓先生就是以這個“乾”字為手段,達到訓練學生獲得各種“能”的目的。

南開大學校徽

  南開大學標誌形象的基本元素由標誌和宇體標誌兩部分構成。其中,圖形標誌是其核心元素,在實際應用中也稱為“校標”。

南開大學校標的核心圖像為八角形,它既是南開大學校標的原始形態,也是其核心形態。八角星行由兩個正方行疊加、結合而成,八個角皆為直角,分別指向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一是體現“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體現南開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懷博大,廣納新知,銳意進取”之精神。

  八角星行方圓互動,融合東西,體現了南開大學“智圓行為”的入世哲學、“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學和“允公允能”的濟世哲學。

  校標中的“南開”二字凝練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簡約明快,表徵了南開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面向世界的東方學府,圖標下部以“1919” 具體說明南開大學的創建時間。

  校標所用“南開線”稱為校色。紫色無論中外,都表徵一種卓爾不群、特立獨行的個性。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南開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