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共用員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共享用工)

目錄

什麼是共用員工

  共用員工,也稱為“共用用工”,是指不同用工主體之間為調節特殊時期階段性用工緊缺或富餘,在尊重員工意願、多方協商一致且不以營利為目的前提下,將閑置員工勞動力資源進行跨界共用並調配至具有用工需求缺口的用工主體,實現社會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員工供給方降低人力成本、員工需求方解決“用工荒”、待崗員工獲得勞動報酬的多方共贏式新型合作用工模式。

  共用員工的做法讓員工在企業之間臨時流動,實現人力資源的再分配。“共用員工”的合作成為國內企業應對疫情進行積極自救的一次創新之舉。

  從狹義上來講,共用員工是指由企業端主導發起人力資源共用的企業間餘缺調劑靈活用工模式;從廣義上講,則指包括企業、個體等不同用工主體間勞動力資源的一種調劑和共用模式。

  共用員工模式作為共用經濟零工經濟的結合體,其本質上是靈活用工模式的一種創新形態;B2BC2B是新冠疫情下的企業主流應急共用用工模式;共用員工模式是一種多方共贏的合作用工新形態,未來應整合國家和社會、企業、勞動者個體等多方力量協同合作。

  共用員工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體要素、資源要素、動機要素、平臺要素、機制要素等,它們彼此相互作用並共同構成共用員工模式的五要素模型。

共用員工的起源和發展

  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下,一些暫時難以復工的中小企業要為員工支付基本工資,壓力很大。同時,由於網購需求猛增,線上零售企業門店員工、配送小哥職位出現大量空缺,於是出現了“共用員工”這一新的用工模式。隨著線上零售行業為“共用員工”拋出橄欖枝,“共用模式”在各行業中不斷產生新突破,逐漸從線上零售行業推廣至物流製造業等行業,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展。

  共用員工並非新生產物,其類似形態(如靈活用工、零工經濟、借調用工、勞務派遣等)早已在國內外出現,只是傳統用工形態中企業間員工共用和“借用”行為相對較少而未被廣大受眾所認識。這種特殊時期勞動力共用和自由調配方式在部分發達國家尤為流行,且被稱作靈活用工的一種表現形態。

  各地方和眾多企業也用創新方式盤活就業市場,增加就業新機會。疫情期間,“共用員工”成為潮流,讓暫時勞動力過剩的傳統餐飲業來勞動力暫時緊缺的電商零售平臺工作。勞動共用,解決餐飲、電商和員工三方燃眉之急。商務部也下發通知,鼓勵企業間可以“共用員工”保就業穩流通。

  2020年7月,東莞稅務局在“共用員工”模式的基礎上,新推出“稅收數據+專員”精準輔導的服務模式,利用“稅收大數據分析平臺”,主動為缺人企業匹配合適的“共用員工”。

  共用員工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用工形態,其相較於勞務派遣、勞務外包、借調用工、兼職、靈活用工、零工經濟等主要傳統用工形態理念,它們既有相似“基因”與聯繫之處,也有些許“變異”和本質區別。

共用員工的特征

  共用員工模式的基本內涵有如下特征:

  (1)各主體要素參與共用用工的基本前提是存在可供共用的閑置勞動力資源、各方平等自願、不以員工調劑進行非法營利,且其根本動機是實現多方共生共贏。

  (2)共用員工本質上是一種“跨界用工”(包括跨地域、跨行業、跨企業、跨部門、跨職能等)、臨時借用、分享“剩餘”勞動力信任經濟下的新型用工模式。

  (3)從適用情形和條件來看,並非所有企業、所有崗位均適用共用員工,該模式主要適用於突發事件導致企業停工停產(如自然災害、突發疫情、缺乏訂單等)、生產淡季出現員工富餘、行業特性導致季節性用工峰谷波動等特殊情形;同時,該模式一般適用於季節性用工、密集型服務用工、用工流動性較大的企業,且通常僅適用於低技能、非保密性、“短期培訓快速上崗”的非核心崗位,而高門檻、高技能崗位則難以實現共用用工。

  (4)企業視角下的共用員工模式還具有短期應急性、高靈活流動性、不打破原有雇佣關係、用工關係多元化以及“有限止損,無法盈利”等基本特點,即強調共用員工更多是特殊場景、特殊時期、特殊階段且短期性的應急對策,共用用工合作結束後需要歸還員工;同時,兩個以上用工主體在同一期限內同時共用一個或一類人,且用工主體可以是跨界合作的不同企業、同一集團內部的不同關聯企業或同一企業內部的不同職能部門;此外,國家人社部等相關部門也明確強調“原用人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借出員工,原用人單位和借調單位均不得以‘共用用工’之名進行違法勞務派遣”。

共用員工的社會評價

  “通過共用員工模式,人力資源得以實現流動,提升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也恢復了一定的社會產出水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指出,“共用員工”在暫時勞動力過剩的傳統餐飲業與暫時勞動力緊缺的新興電商零售平臺之間激發了勞動共用,傳統餐飲企業、電商零售平臺和員工三方都解了燃眉之急。

  “靈活用工將是未來中國人力資源供給的一個重大變化。”盤和林指出,藉助數字經濟的發展,解決資源壁壘,拉近人力過剩企業和人力緊缺企業的距離,實現供求雙方快速、精準匹配,將能讓勞動力資源得以更有效流動。

  “由於許多行業有淡旺季,在淡季時,如果要保持旺季時的人力規模,企業用工成本會增加;在旺季時,可能面臨無法迅速組織員工的困境。對企業用工需求而言,靈活用工的模式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溫莎集團副總經理楊穎認為。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myHuang.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共用員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