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供給衝擊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供給衝擊理論(Supply Shocks)

目錄

什麼是供給衝擊理論

  供給衝擊理論經濟周期是由於總供給的改變而引起的時候,供給衝擊理論便出現了。

  供給衝擊(Supply Shock)指的是特定品種商品(比如與原油相關的商品)價格與其他品種相比發生的變化,即相對價格的變化。對產生反方向的變動。改變了生產成本,影響了廠商所要求的價格水平(因此也稱為價格衝擊price shocks)。

  例如,石油進口價格的變化;對大量農作物產生破壞的霜凍、洪水和乾旱等自然災害;經濟體中勞動力教育水平的變化,或者勞動力願意參加工作的工資率的變化;甚至於技術的變革與進步等等,都可能引起生產能力和生產成本的變化

供給衝擊理論的經典案例[1]

  石油危機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國家普遍出現了滯脹現象。這對凱恩斯主義巨集觀經濟學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按凱恩斯主義巨集觀經濟學經濟衰退通貨膨脹是不能並存的。因為當經濟出現衰退跡象時,國家可利用巨集觀經濟政策工具刺激經濟複蘇,而刺激經濟複蘇的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也就是說,經濟複蘇與高漲往往與通貨膨脹相伴。但當經濟出現過度繁榮時,通貨膨脹成為了主要問題,為了治理通貨膨脹,一個不可避免的代價就是經濟衰退,也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的下降往往與經濟衰退相隨。顯然,滯脹並存的現象與傳統的凱恩斯主義理論不相符。

  為了對凱恩斯主義的巨集觀經濟學進行辯護,凱恩斯主義者提出了供給衝擊的理論。供給衝擊理論認為,供給的逆向衝擊,即供給的突然性下降會導致總供給曲線向左上移動,這就會造成兩個後果:一方面均衡產出減少.另一方麵價格上升。這樣便會出現滯脹並存的現象,而20世紀70年代到肋年代的滯脹並存現象的出現正是作為供給方的石油衝擊的結果。第一次石油衝擊導致1971-1974年石油的實際價格上漲了4倍,加速了經濟進入1973-1975年衰退的進程。第二次石油衝擊使石油價格又翻了兩翻,大大加速了通貨膨脹。

  以上是凱恩斯主義者對凱恩斯主義的巨集觀經濟理論所進行的辯護。但對於經濟學家來說,還需要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實際樣本數據來分析石油價格的變化是否為經濟增長率變化和通貨膨脹率變化的原因。在這裡格蘭傑(Granger)因果檢驗就派上了用場。詹姆斯·漢密爾頓(James Hamilton)證明瞭數據支持白油釤r格的變化是二戰後買際GNP和其他巨集觀經濟變數變化的原因的假設。例如,漢密爾頓(Hatrfilton)在他的研究中分析了油價的變化厶P真與實際GNP的相對變化ln(\frac{GNP}{GNP_{i-1}})之間的因果關係:

  令z_i=\triangle P_ix_i=ln(\frac{GNP}{GNP_{i-1}}),作如下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回歸:

  z_t=\alpha_0+\sum_{i=1}^m\alpha_i z_{t-i}+\sum_{j=i}^m\beta_j x_{t-j}=\epsilon_t

  其中,εt為隨機擾動項。

  然後,反過來作下列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回歸:

  x_t=\delta_0+\sum_{i=1}^m\delta a_i z_{t-i}+\sum_{j=i}^m\gamma_j x_{t-j}+\epsilon_t^\prime

  其中,\epsilon_t^\prime為隨機擾動項。

  漢密爾頓得到的結論是:不能拒絕油價的變化是GNP的相對變化率的原因;不能拒絕GNP的相對變化率不是油價變化的原因。這些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凱恩斯主義對滯脹的解釋。

參考文獻

  1. 李慶華.計量經濟學[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02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sa,雨若,Yixi,乐百氏,Vulture,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供給衝擊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