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T-MMB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T-MMB[1]

  T-MMB是由北京新岸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基于DAB架构,只需对DAB系统的复用器、发射机和接收芯片等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就可形成T.MMB系统,适用于30MHz~3000MHz频率范围,全面兼容DAB、T-DMB、DAB-IP等标准。T-MMB标准继承了DAB系统的成熟性、稳定性,因此基础好,实现简单,易于推广。2008年6月,T-MMB标准在我国手机电视“国标”评选中胜出,成为国家推荐标准。

T-MMB的创新[2]

  T-MMB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创新。在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方面的创新包括:

  1)扩展和完善了DAB的帧结构,具有兼容性;

  2)扩充了新的高阶差分调制方式,以提高频谱效率;

  3)引入LDPC信道编解码等技术,以保证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

  4)针对T-MMB系统,对LDPC码字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类性能优异、编译码简单、存储量低、低错误基底(error floor)的准循环LDPC码;

  5)提供两种码率的LDPC码;

  6)针对差分调制,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译码算法。

  在复用配置信息方面的创新包括:

  1)实现了LDPC编码的指示和交织深度的指示;

  2)实现了高阶调制类型的指示;

  3)灵活指示LDPC分组编码块的起始位置;

  4)扩展了信源输入的格式,支持多种信源适配方案。

  在总成信号传输接口方面的创新包括:

  1)保持兼容DAB的同时,重新定义了接口格式,使支持传输的信源数据码率从2Mbps提高到10Mbps;

  2)保留El网络适配方案的同时,还能支持IP网络适配方案。

T-MMB主要技术特点[2]

  1.兼容性

  T-MMB系统完全兼容DAB、DAB-IP、T-DMB等标准。

  T-MMB在快速信息信道(FIC)指示主要业务信道(MSC)的子信道的位置、格式等信息,T-MMB将传输帧在时间上划分为独立的子信道,各个子信道可以独立选择传输格式。T-MMB系统数据帧结构与DAB兼容,不同之处在于T-MMB业务信号所对应的CU的大小与DAB不同。在DAB中,CU固定为64比特,而T-MMB业务信号所对应的CU的大小由对应的调制方式而定。T-MMB业务信号也可采用包模式传送,这时对应的业务数据可以采用IP格式。

  T-MMB发射系统可同时发射四路业务信号:DAB/DAB-IP/T-DMB/T-MMB信号。原有的DAB/DAB-IP/T-DMB接收机仍然可以接收DAB/DAB-IP/T-DMB信号。T-MMB接收机可以接收DAB/DAB-IP/T-DMB/T-MMB信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T-MMB完全兼容DAB/DAB-IP/T-DMB等标准且提供了灵活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T-MMB中DAB/T-DMB/DAB-IP信号都是独立的子信道,运营商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2、高频谱效率

  为提高系统频谱效率,以便在有限带宽内传输更多的节目,T-MMB不仅支持DQPSK调制,而且增加了对8DPSK和16DAPSK等高阶调制方式的支持。此外,T-MMB采用单一的LDPC纠错码,不需要级联外码。综合以上两个方面,D-MMB的频谱效率为DAB的2倍。

  根据传输模式和FIC中给出的子信道位置,大小和调制方式等信息,进行OFDM符号分块,然后进行相应的符号映射、频率交织和差分调制。由于T-MMB采用高阶调制,在相同数据率的情况下,占用的CU个数要比DAB/T-DMB少,从而提高了系统的信道容量。16PSK是既调幅又调相(幅度按2ASK,相位按8PSK调制)。系统的有效带宽为1.536MHz,采用不同的LDPC编码率和符号映射方式时的净荷数据率如表所示。

  3、LDPC编码技术

  为了保证使用高阶调制在高速移动接收时有良好的性能,T-MMB引入了先进的LDPC信道编码,不需要级联外码,从而提高了系统频谱效率,同时降低了接收机的复杂度。

参考文献

  1. 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 第二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
  2. 2.0 2.1 潘若雷主编.视听传媒实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0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连晓雾.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T-MMB"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