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

  国家统计局于2012年1月17日公布2011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目录

主要经济运行数据[1]

GDP:比上年增长9.2%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CPI:同比上涨,7月份后涨幅连续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5.8%。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8%,烟酒及用品上涨2.8%,衣着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4%,交通和通信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4%,居住上涨5.3%。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0%,12月份同比上涨1.7%,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9.1%,12月份同比上涨3.5%,环比下降0.4%。

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4%,转移性收入增长12.1%,经营净收入增长29.0%,财产性收入增长24.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7%,财产性收入增长13.0%,转移性收入增长24.4%。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上年该比值为3.23:1)。全年农民工总量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长21.2%。

消费:平稳增长,汽车销售回落大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318亿元,增长16.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商品零售160683亿元,增长17.2%。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78164亿元,增长23.2%。其中,汽车类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2.8%,回落4.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6%,回落6.1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环比增长1.41%。

农业:稳定增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增长5.1%。全年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长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长4.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比上年下降0.4%。生猪存栏46767万头,比上年增长0.7%;生猪出栏66170万头,比上年下降0.8%。全年禽蛋产量2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656万吨,增长2.2%。

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3%,轻工业增长13.0%。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中部地区增长18.2%,西部地区增长16.8%。分产品看,全年468种产品中有417种产品比上年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12.0%,钢材增长12.3%,水泥增长16.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6%,乙烯增长7.4%,汽车增长3.0%,其中轿车增长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 98.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1.1%。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98%,比前三季度微降0.09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

固投: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07486亿元,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第二产业投资132263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162877亿元,增长21.1%。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2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采矿业投资11810亿元,增长21.4%;制造业投资102594亿元,增长 31.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607亿元,增长3.8%。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5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上年回落14.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3%,中部地区增长28.8%,西部地区增长29.2%。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33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0.8%,国内贷款增长3.5%,自筹资金增长28.6%,利用外资增长8.2%,其他资金增长9.0%。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新开工项目332931个,比上年增加431个。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4%。

房地产:回落态势,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0%),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30.2%,分别回落5.0和2.6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900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2%,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7.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24.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2.9%,分别回落8.4和25.8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46万平方米,增长4.9%,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 8.0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9%,分别回落8.2和4.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9119亿元,增长12.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1.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2%,分别回落11.0和4.6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409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增速比上年回落22.6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27194万平方米,增长26.1%,增速比上年加快18.0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8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8.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2.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与上年持平,自筹资金增长28.0%,利用外资增长2.9%,其他资金增长8.6%。

进出口:较快增长,外贸顺差继续收窄

  全年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进出口相抵,顺差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贸易方式继续改善。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9246亿美元,增长29.2%,占进出口总额的52.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亿美元,增长12.7%。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9171亿美元,增长27.3%;加工贸易出口8354亿美元,增长12.9%。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0075亿美元,增长31%;加工贸易进口4698亿美元,增长12.5%。

货币供应:平稳回落,新增贷款减少

  12月末,广义货币M2)8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9.0万亿元,增长7.9%,回落13.3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5.1万亿元,增长13.8%,回落2.9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8万亿元,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5万亿元,比上年少增3901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9万亿元,各项存款增加9.6万亿元,比上年少增2.3万亿元。

人口:低速增长,城镇人口首超农村

  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9‰。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068万人,女性人口6566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8(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比上年末下降0.16。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比上年末增加0.25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4%,比上年末微降0.10个百分点。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4月份起,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统计指标的经季节调整的环比数据。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1、2、3季度GDP、2-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4季度GDP环比数据、12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1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2.1%、2.3%、2.3%和2.0%。

2011年12月份及全年主要统计数据

2011年12月份及全年主要统计数据
指 标12月1-12月
绝对量同比增长(%)绝对量同比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亿元)4715649.2
第一产业477124.5
第二产业22059210.6
第三产业2032608.9
二、农业    
粮食(万吨)571214.5
 夏粮(万吨)126272.5
 早稻(万吨)32764.5
 秋粮(万吨)412185.1
棉花(万吨)66010.7
油料(万吨)32791.5
糖料(万吨)125204.3
猪牛羊禽肉(万吨)78030.3
 #猪肉(万吨)5053-0.4
生猪存栏(万头)467670.7
生猪出栏(万头)66170-0.8
禽蛋(万吨)28111.8
牛奶(万吨)36562.2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813.9
分轻重工业    
 轻工业12.613.0
 重工业13.014.3
分登记注册类型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29.9
 集体企业11.49.3
 股份制企业14.715.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710.4
主要行业增加值    
 纺织业12.78.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814.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718.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49.7
 通用设备制造业11.717.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312.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3.314.5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5.415.9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9.910.1
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亿千瓦时)40389.74603712.0
 生铁(万吨)48013.7629698.4
 粗钢(万吨)52160.7683278.9
 钢材(万吨)71076.08813112.3
 水泥(亿吨)175087.020631716.1
 原油加工量(万吨)39234.0447744.9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29613.2342410.6
 乙烯(万吨)1358.815287.4
 汽车(万辆)182-6.519193.0
  其中:轿车(万辆)98.1-5.910455.9
产品销售率(%)98.8-0.6(百分点)98.0-0.1(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939012.310194616.6
四、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30193323.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10748611.1
分项目隶属关系    
 中央项目20209-9.7
 地方项目28172427.2
分产业    
 第一产业679225.0
 第二产业13226327.3
 第三产业16287721.1
分行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05712.5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25118.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27524.2
 非金属矿采选业128428.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44831.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86014.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86136.4
 通用设备制造业770230.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40627.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85144.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26634.2
 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115571.8
 铁路运输业5767-22.5
 道路运输业134759.8
 水利管理业341216.3
 公共设施管理1952914.8
分登记注册类型    
 内资企业28174124.7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36219.9
 外商投资企业943712.0
分施工和新开工项目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3212118.7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34422.5
 新开工项目(个)332931431(个)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位资金33421920.3
 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441310.8
    国内贷款452823.5
    利用外资50878.2
    自筹资金22037628.6
    其他资金490619.0
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1773422.6
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亿平方米)84.6219.5
五、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6174027.9
  其中:住宅4430830.2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50795925.3
  其中:住宅38843923.4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19008316.2
  其中:住宅14603512.9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8924413.3
  其中:住宅7169213.0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099464.9
  其中:住宅970303.9
       办公楼20086.2
       商业营业用房787812.6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5911912.1
  其中:住宅4861910.2
       办公楼250216.1
       商业营业用房670223.7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亿元)8324614.1
  其中:国内贷款125640.0
       利用外资8142.9
       自筹资金3409328.0
       其他资金357758.6
     其中:定金及预收款2161012.1
        个人按揭贷款8360-12.2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409732.6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2719426.1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774018.118122617.1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905323.28460922.9
分经营单位所在地    
 城镇1532018.215690817.2
 乡村242017.82431816.7
分消费形态    
 餐饮收入199718.62054316.9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67224.7644519.7
 商品零售1574318.116068317.2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838123.17816423.2
   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106828.51032325.3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95026.7795524.2
      化妆品11116.9110318.7
      金银珠宝18035.6183742.1
      日用品27723.4276724.1
      体育、娱乐用品36.514.1366.813.0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568.233.4537521.6
      中西药品373.127.2371821.5
      文化办公用品198.334.1162927.6
      家具140.539.2118132.8
      通讯器材108.724.8107027.5
      石油及制品130331.11443737.4
      汽车237110.22083814.6
      建筑及装潢材料180.237.2140130.1
七、进出口(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332912.63642122.5
出口额174713.41898620.3
进口额158211.81743524.9
八、年末货币供应量(万亿元)    
广义货币(M2)85.213.6
狭义货币(M1)29.07.9
流通中现金M05.113.8
九、居民消费价格4.15.4
其中:城市4.15.3
   农村4.15.8
其中:食品9.111.8
   非食品1.92.6
其中:消费品4.96.2
   服务项目2.03.5
分类别  
 食品9.111.8
 烟酒及用品3.92.8
 衣着3.82.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2.52.4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2.83.4
 交通和通信0.3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10.4
 居住2.15.3
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1.76.0
生产资料1.46.6
 采掘9.415.4
 原料2.99.2
 加工0.04.6
生活资料2.54.2
 食品4.37.4
 衣着3.64.2
 一般日用品2.14.0
 耐用消费品-0.5-0.6
十一、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3.59.1
燃料动力类8.4 10.8
黑色金属材料类1.4 9.4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0.6 12.1
化工原料类1.4 10.4
十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5.7(四季度)6.6
建筑安装工程7.9(四季度)9.2
 材料费6.7(四季度)8.7
 人工费14.2(四季度)13.5
 机械使用费4.7(四季度)4.9
设备、工器具购置0.5(四季度)1.1
其他费用4.0(四季度)4.0
十三、农产品生产价格11.9(四季度)16.5
种植业产品1.9(四季度)7.8
 粮食7.7(四季度)9.0
  谷物9.0(四季度)9.7
  小麦3.9(四季度)5.2
  稻谷10.0(四季度)13.3
  玉米9.4(四季度)9.9
 油料6.9(四季度)12.1
 糖料19.8(四季度)25.5
 蔬菜-2.2(四季度)3.4
 水果4.4(四季度)6.2
 茶叶12.4(四季度)13.3
 烟叶13.0(四季度)11.5
林业产品12.9(四季度)14.9
 木材12.8(四季度)9.8
畜牧业产品21.9(四季度)26.2
 生猪29.9(四季度)37.0
 活牛10.7(四季度)8.1
 活羊18.3(四季度)15.7
 家禽8.5(四季度)12.0
 禽蛋9.5(四季度)12.6
渔业产品8.7(四季度)10.0
十四、居民收入和支出(元/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11.4
 工资性收入296321.9
 家庭经营收入322213.7
  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收入252012.9
  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70216.7
 财产性收入22913.0
 转移性收入56324.4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211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8.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1616.8
农民工总量(万人)252784.4
 本地农民工94155.9
 外出农民工158633.4
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21.2
十五、年末人口数(万人)  
年末人口134735644(万人)
出生人口160412(万人)
死亡人口9609(万人)
人口出生率(‰)11.930.03(千分点)
人口死亡率(‰)7.140.03(千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4.790(千分点)
城镇人口690792100(万人)
乡村人口65656-1456(万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1.271.32(百分点)

  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速度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3.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4.年末人口指2011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年末人口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但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5.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货币供应量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

2011年经济数据解读[2]

粮食八连增、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遭遇的国内外环境,用复杂多变、困难重重来形容,毫不为过。在“软着陆”、“硬着陆”的种种猜测中,年终算账,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CPI)全年上涨5.4%。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月17日表示:“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非常不容易!”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加之农业气候条件总体偏好,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二是经济效益较好。2011年,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1—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4.4%。

  三是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4%,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高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10%。全年农民工总量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

GDP增速——符合调控目标

  马建堂认为,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仍在继续,发达经济体复苏步履维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然不断发酵和扩散,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和物价上涨交织在一起。“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增长实现了9.2%的速度,把物价控制在了5.4%的总水平,11月份和12月份,物价水平基本回落到了调控的目标区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还分析到,2011年GDP的逐季回落,也有我们主动调控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从中长期看,“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7%,中央更加强调转变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从当时的经济情况看,中央把控制物价摆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所以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随着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见效,经济增速也会逐步回落。

  “尽管GDP的增速在逐季回落,但就第四季度的8.9%的速度看,也仍然在一个正常的区间。如果我们的国民经济能够保持8.5%—9%的速度,物价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方式转变得比较快,结构调整的力度比较大,就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宏观经济总体格局。”马建堂说。

CPI——物价控制 成效明显

  对于CPI全年5.4%的增幅,马建堂说:“尽管和4%左右的预期性目标有点差距,但是我感觉到,我们2011年在控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方面,真的是很不容易。7月份,我们的物价都达到了高点,CPI是6.5%,PPI是7.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是11%,应该说物价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所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发展生产、保证供给、搞活流通、稳定市场、监管市场等措施,多管齐下,不到四五个月,CPI就从高峰回落到了4.1%,我认为,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物价趋于稳定是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与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兴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2011年前三个季度巴西、俄罗斯、印度经济同比增速分别在3%、4%和7%左右,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却分别高达7%、8%和9%左右。 

  对于2012年CPI走势,马建堂认为存在着把物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积极因素,比如说粮食八连增,农产品产量都在增长,等等。同时,国际经济的不景气,意味着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很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涨得那么多,由于中国很多产品尤其是生产资料和国际市场是接轨的,所以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的输入性压力。但他也提醒人们注意,中国物价中长期上涨的压力也还是存在的,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土地以及其他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2012年那些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继续存在,同时导致物价中长期上涨的压力也存在,这就需要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注意把握住一个度,要保持物价上涨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的好的势头,顾及到未来的物价上涨的一些压力,同时又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之,2012年物价控制在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水平上,我想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统计新政

  长期以来分开进行的城镇与农村居民住户调查,将在2013年正式统一,届时中国将首次计算全国居民统一的基尼系数,并公布全国统一的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中位数,力争今明两年,甚至2012年尝试发布。

  基尼系数用来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介于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马建堂介绍,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起,一直发布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基尼系数,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是0.3897。但是,中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尚未发布。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城镇居民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信息难以获取。

专家观点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
GDP增速反驳硬着陆论 应弃高增长偏好
9.2%的增长速度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依然十分平稳,也反驳了去年年初有关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要大幅下滑,呼吁政策放松救市的各种言论。[3]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
GDP增幅与预期相吻合 2012仍可保持9%
2011年GDP增长9.2%在预料之中,与中央政府的的宏观调控预期是吻合的。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仍能保证9%左右的速度,不会改变。[4]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
年内将三降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通胀水平将降至3%甚至更低,如果年中CPI到达3%,预计央行将降息25个基点。[5]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福垣
今年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今年政府会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今年会连续下调款准备金率,保持在13%左右,以此促进经济稳中求进。[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
2012年通胀形势总体缓和 民生压力仍大
2012年通胀水平将保持在3.5%左右,由于经济下滑,总需求的压力得到缓解,通胀势头总体也会得到缓和,但通胀主要还是会集中在食品价格方面,因此中低收入者感受仍最为强烈,民生压力很大。[7]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
制度性激励来扩大居民收入增长
2011年已经实施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措施都有助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要靠制度性的激励来扩大居民收入的增长空间,以带来更多的制度红利。对于2012年的情况,张茉楠认为:“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提高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渐还富于民,以不断提高居民收入。”[8]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上半年仍处于困难时期 下半年可能回升
今年经济环比增速的低点将出现在一季度,同比增速低点出现在二季度。之所以这样判断,主要是考虑到一季度的外贸情况可能显著恶化,进而导致经济增速走低。但到了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将逐步显现,这会带动经济企稳回升。总体而言,2012年经济(逐季)的走势是前低后高的状况。”[9]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
货币政策有所放松
今年的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货币政策将有所放松。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中国在2011年的财政收入将增长25%,为进一步的“结构性减税”提供了空间,也有利于提高2012年的居民消费水平[9]

2011年国内宏观经济大事一览

2011年国内宏观经济大事一览
时间措施
12月30日2012年2月起取消253项涉企行政收费
12月19日国务院发文要求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
12月16日国务院通过促进就业5年规划 控制失业率5%以内
12月05日央行年内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11月30日发改委宣布上调电价 出台居民阶梯电价方案
10月29日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主席29日调整
10月26日国务院:上海明年启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
10月12日国务院9大政策支持小微企业 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
10月10日中国将在全国征收原油天然气资源税 税率5%-10%
10月9日汽油与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 16个月来首次下调
9月5日央行调整存准基数 保证金存款纳入缴存范围
9月1日国内航空煤油价格小幅下调 每吨降115元
8月17日宣布中央支持香港六大措施
8月1日国家发改委上调8月航油价格至7768元/吨 涨至史上最高
7月以来中央部委陆续公布三公支出
7月6日加息0.25个百分点
6月30日个税修正案表决通过 免征额调至3500元
6月14日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6月13日国务院发城镇养老保险试点意见,个人缴费标准分10档
5月30日发改委上调15省市非居民用电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
5月12日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4月20日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初审 免征额拟提至3000元
4月17日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4月7日发改委年内二次上调油价 汽油每吨提高500元
4月5日加息0.25个百分点
3月25日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月20日发改委年内首次上调油价 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50元
2月18日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月8日加息0.25个百分点
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未来10年投四万亿兴水利
1月14日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2中国经济预测

面临的风险[9]

  一是外需迅速萎缩的风险。如果未来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可能拖累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届时我国的出口将遭受更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资本阶段性迅速流出的风险。2011年10至12月我国外汇占款连续3个月大幅减少。欧洲债务危机持续、美元阶段性走强、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以及人民币贬值预期,都有可能推动资本阶段性快速流出,进而给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带来波动。

  三是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2012年,随着调控政策的深入和可能出现的资本阶段性迅速流出,不排除国内房地产价格整体有所下降或局部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这可能通过对实业、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而对金融业造成冲击。

  四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局部性违约风险。2012年是地方政府偿债的高峰年之一,潜在风险可能会在局部有所显现。

GDP增速降至9%以下[10]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17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G D P增长速度为8.5%,最高点大致不超过9%。 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但在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经济增速止降回升趋势。预计止降回升的拐点在2012年年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同一天,联合国也在北京发布了《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度经济报告,报告预计2012和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放慢到8.7%和8.5%。

  主要原因包括四方面:第一,2012年上半年我国CPI和PPI将继续下行,货币政策将出现松动,货币政策的明显松动和财政政策较2011年更为积极将对经济增速止跌回升起到重要作用;第二,预计2012年上半年房价调控政策将出现明显成效,住宅销售将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这时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可能性很小,预计第三季度住宅销售有可能出现价跌量升现象,对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最后,预计2012年年中,国际上发达国家如美、日等国经济增速有小幅度提升,意大利、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的最严重阶段也将过去,中国出口增速开始止跌回升。

相关条目

  • 存款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存在中央银行里,用于银行间的资金清算和保证客户取款的需要。这部分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银行吸纳的存款,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它有防止商业银行盲目放贷导致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兑现储户的存款的作用。

其他经济数据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3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柴鹏昌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月20日 13:01 发表

国家发展到这种程度,应该说是不容易。但是应该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好处才是重中之重!

回复评论
221.194.180.* 在 2012年2月4日 19:18 发表

骂了隔壁的,光追求GDP增长有个毛球用,大众的生活质量一点都没有提高。

回复评论
218.200.40.* 在 2012年2月9日 11:19 发表

国家的经济数据增长了!和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国富了民穷!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