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草产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草产业

  草产业在中国是一项新兴产业,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整体产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巨大差距。草产业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技术密集型大产业,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生产经营体系,具有很强的拉动效应,世界农业经济发展证明,草业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1.牧区基本建设落后,资金投入匮乏,生产方式原始,投入与产出严重的不平衡,草地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我国虽然在牧区基本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除了家畜品种改良成效显著以及多数牧民开始定居外,草地建设只停留在围栏和少量的人工种草,而绝大多数草原牧区仍然沿袭传统的靠天养畜的原始生产方式,草地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

  2.草业结构不合理,开发体系不完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滞后,缺乏草产业管理协调机制,草产品市场运作还很不规范。我国的草地所在地区大部分是较为落后的地区,而草地畜牧业又是我国最为落后的产业之一,单一畜牧业产业结构,只能提供初级畜产品,难以通过深加工进行增值,使得这些地区仅成为其他地区或国外畜牧产业的原料地。

  3.草产业科技服务缺乏,科技成果转化很慢,建立三元!农业种植业结构尚缺乏相应的草业科技支撑。在国外草产业发展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时,而我国尚不足30%。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草地科学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不同领域均有一定科技理论来支撑,但是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成果的转化仍然远远滞后于科学研究的发展。

  4.草原牧区的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科技普及率低,制约我国草产业发展。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基层生产者对草地资源认识局限性很大,多数还是以家畜数量论英雄!;在全国五大牧区的文盲比率仍名列前茅,严重制约着牧区生产的发展。由此引发的过度、无节制的放牧无疑是原有草地条件走向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5.我国对草地资源利用后的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缺乏统一的监测制度和评价制度不完善,极大地影响着对草产业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6.我国草业缺乏龙头企业、优势品牌和强大的流通环节的支持,草产品和畜产品的加工业一直没有全面规划与有力支持,无法很好应对经济全球化给草业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草畜加工业仍处于各自为政、混乱无序的局面。

我国发展草产业的对策[1]

  1.从战略高度重视我国草产业的发展。我国草产业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及生态领域中的地位得到了初步的肯定。现在,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为了实现我国草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认为应该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1)把草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把草产业的发展纳入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范畴;(3)把草产业发展纳入粮食安全的国家发展战略中;(4)明确我国草产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5)坚持好我国草产业发展的原则。

  2.建立和完善我国草产业发展的配套保障体系。我国草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切实加强系统及系统之间的协调与相互配合,在统一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框架下,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合作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我们认为应着重构建以下七个支持体系:(1)建立草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2)建立草产业发展的金融保障体系;(3)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草产业市场化发展体系;(4)建立和完善适合草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5)建立草产业发展的风险控制体系;(6)建立草产业发展的媒体宣传支持体系;(7)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牧草流通和储备体系。

  3.建立和完善我国草产业的科技支撑和人才储备体系。要加快我国的草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专业科技人才的支撑。为此,建议国家应大幅度增加草业科研经费,加大草业科研、教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吸引高技术人才投身草业科研事业,培养出像袁隆平那样的草产业专家。努力增强草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广泛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提升草业发展的整体技术水平。建立草产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按照高效草业发展的需要,开展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承包、入股、转让和合作参与草产业经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草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支持科技创新,紧紧围绕草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强科学研究,力争有所突破。要通过各种人才培养计划、科研项目的带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草业学术带头人,着力培养草业技术推广高层次人才队伍。

  4.建立我国草产业发展机制,推广和实践典型发展模式。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保护有限的草业资源,我们必须尽早尽快行动,加强综合治理,建立草产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协调管理机制,以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实现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的草产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分类管理。建立和推广我国草产业发展的示范工程,应该尽快完善运行机制,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契约联结、服务联结、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建立和完善产业内部互利互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实施草产品和畜产品名牌战略,推动存量资产向名牌产品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聚集,构建我国草产品和畜产品名牌优势,发挥名牌的辐射带动效应

  5.改善草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我国管理农业、林业畜牧业的行政部门是行业管理式的,而在现实农村发展中,例如,干旱地区种草和种灌木(种林)是结合在一起的,于是出现争资金、争项目种种弊端,而草业发展和退耕还草项目往往被忽视,甚至资金被挪用。因此,必须改革草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使林业草业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1.0 1.1 陈胜昌.我国发展草产业的前景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28-3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草产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