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生态空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1]

  生态空间广义上看指生态系统为所有生物物种维持其基本生存、繁殖、进食、排泄的空间及环境条件;生态空间从狭义上看是指生态系统所必需的空间范围和地域容量;依据中国自然资源部2020年9月28日印发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和《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两部文件,其中市级文件对生态空间的大致定义为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地和海洋自然区域,包括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划定的区域,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强化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限制开发建设的陆地和海洋自然区域;其中省级文件对生态空间的大致定义和技术层面的生态系统识别结果,可明晰生态空间范围包括生态廊道(珍稀动植物迁徙廊道、基础设施缓冲廊道、隔离廊道、生态屏障等)、生态斑块(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布局、规模和名录)。[2]

生态空间治理面临的问题[1]

  生态空间是主要生态价值贡献区域,也是发展机会成本受政策制约最突出的区域,其生态补偿往往面临机制不健全或滞后等问题。一方面,生态生产和城镇化过程本身就存在无补偿、无法可依的实际情况,造成生态空间长期无偿的贡献;另一方面,补偿的标准、对象、程序都缺乏明确的界定和制度规范,造成生态空间长期处于无补偿或者补偿不足的情况。例如:主要的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政策性自然保护地由于财政资金的注入,生态修复和补偿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一般农林地同样是主要的生态贡献区,由于发展政策的差异带来的机会成本长期得不到补偿,也是造成生态保护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生态空间问题应对措施[2]

  1、严格控制生态功能用地斑块的生态功能转化

  严控山水田林湖草河滩等生态用地斑块的生态用途转为非生态用途用地斑块,在“生态-自然-环境”的约束条件和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导向的情况下,合理开发未利用地,争取将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建设为兼具人与自然和谐双重标准的斑块,为方便治理,将此类用地斑块划清用地基质单元,对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斑块和全域生态要素条件较好的生态功能斑块加大保护力度。

  2、树立正确的全域"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的观念

  若想建立良好的生态空间体系,首先应树立起正确的全域“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的观念,各级政府尤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因为土地使用最多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人民心中树立正确使用全域“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的观念,当然各级政府更应该以此观念治理全域“生态-自然环境”要素,守好每寸生态空间,做好土地防治修复工作,加大生态空间监管力度,提升全民全域“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的观念水平。

  3、经济发展中力求生态空间“用养结合”

  随着本世纪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在全世界的逐渐普及,资本扩张逐渐无序化,当金融投资过热的同时,也是资本、技术大规模进入各国建设用地市场的合适时机,于是引发各地区不同程度的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耕地数量始因投资开发活动减少,由于没有环境监管部门的有效督查,生态遭到破坏,土壤质量开始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渐变得脆弱,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高,甚至生态空间的恶化逐渐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城乡生活空间,于是人地矛盾关系开始紧张。因此,若想既要保证经济正常运转,又要保持生态不退化,那么对于生态空间应做到用养结合,不只对土壤进行用养结合,更延伸至整个景观极限,从而建设生态空间用养结合体系。

  4、设置隔离带与绿地廊道,阻止建设用地无序扩张

  通过各级政府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出斑块间必要生态廊道、生态缓冲带、城市绿地及斑块隔离带,达到限制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并使建设用地得到有序发展与合规扩张。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应该起到的效果是:在市场繁荣、经济投资过热时可有效防止建设用地违规或无序扩张;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可以隔离灾害,达到缓冲效果,降低人民生命及财产损失

  5、注重生态多样性,构建生态网络,发展具有未来良好前景的生态农业

  针对特定物种、多物种保护的生态网络构建,以生态多样性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网络建设,基于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地理学,以目标物种的生态要求确定生态网络构成。目标物种往往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因此方法注重生态功能的适宜性与景观结构的连接性,旨在重要物种在可选择的栖息地间的迁徙以完成生命周期,使种群濒临灭绝的栖息地实现修复,促成生态基因交流,3S技术是该类治理方法的主要技术支撑。

  6、构建生态空间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生态空间体系和生态文明,关乎中国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因此应建立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以适应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构建生态空间体系和生态文明,必须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减少各类用地碎片化分布。从资源约束角度出发,以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各级政府及相关部委要加强生态修复建设和环境监督、保护机制,完善生态文明体制及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应该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之中,加强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工作和生态文明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参考文献

  1. 1.0 1.1 刘淑娟.生态空间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12):84-86.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6-5042-1218.
  2. 2.0 2.1 王元昊.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5):49-5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myHuang.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生态空间"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