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民生新闻[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指的是在以民为本的思想基础上进行新闻制作和传播。民生新闻主要从老百姓的视角出发来进行新闻报道,在新闻的制作中多采用人文情怀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还原老百姓的生存现状。
民生新闻所具有的兰大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一是平民化的新闻视角,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多从老百姓的角度观察生活。其二是采用人文式的叙事方式。其三是内容的民生化。民生新闻起源于上世纪的90年代,当时比较出名的民生新闻节目主要有《北京特快》《今晚800》《南京零距离》等。民生新闻之所以在出现后就得到迅速传播,与社会风气转变、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发展倾向以及老百姓的需求不无关系。
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1]
1、民生新闻存在严重的泛娱乐化倾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开始逐渐濡现出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闻媒体行业的竞争、电视新闻媒体往往为了博取收视率,在节日的采编以及制作上过分重视娱乐板块。民生新闻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也不能脱俗.许多地方新闻媒体为了博取收视率,片面吸引受众的关注度,对民生新闻事件的冲突过分描写,或对明星八卦的娱乐板块过分侧重。
2、民生新闻报道内容缺乏深度
民生新闻报道内容缺乏一定的深度,是当前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新闻媒体制作人只是对新闻的教面内容进行播报,尤其是随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民生新闻在进行播报时,过分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忽视了对新闻内在价值的挖都,如果放任这一现象,最终会寻致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偏离。
3、民生新闻报道的栏目以及新闻记者定位不明确
新闻记者是新闻采编的一线人员,但在当前的民生新阿采编以上报道过程中,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界限不明,往往会给老百姓造成民生记者“无所不能”的错觉,记者有时会将自己盲日地认作是民众的代表,这样就会使得许多民生新闻的报道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严重霄离了新闻媒体客观性的报道原则。
民生新闻的特点[2]
首先,选材上着眼于平民视角,选取体现民生民情的新闻素材。民生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新闻的内容贴近人们生活,题材平民化,真正地从广大普通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民生活中寻找新闻题材,让人们能看到并了解自身生活的变化。题材选择、报道角度等各方面的平民化拉近了电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让观众觉得电视新闻不再高高在上,与己无关,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些平民化的特点赢得了不少观众。
其次,节目的播报形式平民化,注重受众的参与性。传统电视新闻注重说教,而电视民生新闻则注重与受众的沟通。节目的语言采用平民化语言,更显亲切,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还采用当地方言播报,如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主持人小么哥就像邻家的小哥一样,一口山东方言,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新闻节目字正腔圆的正式播报形式,这样口语化的形式和活泼通俗的语言极易引起受众的认同感。同时,在节目中还设置一些互动话题,让受众参与其中,或者通过热线电话,让观众提供线索,受众的参与度得到极大地重视。
另外,这类电视民生新闻大多采用子栏目版块的形式,报道面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对社会生活、百姓生存状态全方位的扫描。有些帮办类节目直接深入百姓中间,甚至能帮他们解决一些纠纷。
民生新闻发展面临的问题[3]
(一)电视新闻中的民生新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内容单调,重复率过高。
打开电视,可以看到同一城市的几个频道的民生新闻内容都差不多,同一频道的民生新闻不同日期播出的内容基本相近,都是街坊纠纷、家长里短、天气恶劣、作物歉收、失恋婚变、重大疾病、人生挫折等等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导致电视新闻中的民生新闻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例如,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1818黄金眼》等全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超过一百家,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民生新闻克隆化、同质化的问题。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对于此类的新闻事件进行反复的报道,相当于一直在重复相同的新闻事件,这就会非常容易引起广大电视观众的厌烦情绪,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电视观众的注意力,不利于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提升,也不能够达到节目创办的初衷。
(二)新闻媒体不能够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电视新闻中的民生新闻出现了一定的娱乐化倾向。
要达到提升电视节目收视率的目标,新闻媒体就必须迎合广大电视观众的猎奇心理,这就导致新闻媒体不能够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从而进一步导致电视新闻中的民生新闻出现娱乐化倾向。民生新闻所展示出来的“娱乐化”的倾向,使得它本来应该具备的权威性和正派性演变成为毫无意义、莫名其妙的搞笑段子。个别新闻媒体为了达到提开收视率的目的,还在民生新闻中夹杂各种各样的明星绯闻逸事,这就会引发电视观众对于民生新闻的奇特思考,不能够达到民生新闻创办的效果。
(三)民生新闻的部分内容集中于家庭小事,选材有些晦涩阴暗。
民生新闻主要是对于老百姓的日常工作、生活进行报道,其选材应该是贴近百姓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民生新闻的部分内容集中于家庭小事,经常会报道各种各样的琐碎唠叨的小事情,广大的电视观众在收看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只能够看到表面,不能够从中体验到深层次的内容。
民生新闻发展的对策建议[3]
(一)解决民生新闻的同质化问题,加大文化类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
为了解决电视节目中的民生新闻的同质化问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文化类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通过简讯、评论等等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方式,来更好地凸显出民生新闻报道的优势。与此同时,加大文化类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掉民生新闻庸俗化的问题,让广大的电视观众享受到良好的文化大餐,切实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新闻媒体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在选材时切实贯彻创办民生新闻栏目的宗旨。
多次持枪抢劫的周克华被击毙之后,某媒体报道,当得知周的死讯时,周的母亲足足怔了20秒,握扇子的手微抖了几下。我们不知道这位记者为什么要给社会传递这样的细节信息,古稀母亲老年失子原本是件痛苦的事,可是记者的到来却逼着老人直接面对汹涌的社会,让痛苦无数倍的放大。在民生新闻中虽然这样的典型事例并不多,但是仔细思考,很多报道中存在着类似的新闻暴力。媒体作为社会公共平台,报道中不应该只是赤裸裸的谴责,而应多一些人性的温情。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始终秉承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确保民生新闻的权威性,传递“正能量”,真正使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赢得广大电视观众的支持和认可。新闻工作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切实维护好新闻媒体的良好形象,最终真正保证电视新闻中的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让电视观众收看到积极向上的民生新闻。
(三)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必须想方设法拓宽民生新闻的选材范围,保证选材真正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拓展选题空间,全方位地挖掘更新更吸引人的新闻选题。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在新闻素材的选择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事件的表面,必须将民生新闻事件背后的缘由和意义深入挖掘出来,并且准确判断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以便报道出更好的民生新闻。
1、“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2、“教育是民生之基”
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
3、“分配是民生之源”
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4、“社保是民生之依”
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5、“稳定是民生之盾”
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