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教育无目的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建立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这一教育本质认识基础之上,杜威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他还说:“教育本身无目的。只有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从而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理论认为: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将社会政府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指斥其为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表现。

教育无目的论的相关评价

  杜威主张教育的内在目的而反对教育的外部目的,他的这一“教育目的论”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性。在反对由教师给年幼儿童树立空洞而遥远的教育目的的方面,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不为无功的。他对教育的外部目的的缺陷和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的阐释,以及对良好教育目的的特征的论述,丰富了教育目的的理论,为我们认识、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资借鉴的依据。

  但是,杜威只讲过程,硬说教育没有目的,这不仅是一种理论错误,而且是一种理论遮掩。事实上,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只是对于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纠正,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总之,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目标,而是他用来反对教育的外部目的,藉以提倡教育的内在目的的代名词。他对“教育目的”有关理论的阐释,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展现一个认识教育目的的新视角,但其理论论证的自相矛盾以及实践指导价值的缺乏,足以使我们对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

参考文献

  • 张百新主编.《教育知识与能力》.新华出版社.2015.9,第43页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教育无目的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