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慢性浪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慢性浪费

  慢性浪费一词,源于管理大师朱兰(JosephM.juran)在所著《朱兰质量手册》一书。在该书的第5章—质量改进过程中,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慢性浪费的解释,而是通过一些描述来说明。

慢性浪费增加的表现

  在长久的手工作坊的时代,慢性浪费看起来不是什么主要的问题。手工艺人完成一件产品一般要进行许多道作业。在每一道作业中。他都是自己的顾客。他的主顾也住在同一个村庄,因此反馈的回路很短也很及时。

  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大大降低了手工艺人的作用,与此同时,巨大的工厂和复杂的组织结构也被创造出来,这成为了慢性浪费的温床。200世纪早期的泰勒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对质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企业强化了产品检验的职能。这有助于避免有缺陷的产品流入到顾客手中,但鼓励了越来越大的慢性浪费。

  依赖于检验的这种普遍做法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质量革命多瓦解。这场革命极大地减少了慢性浪费,改进了产品特征,使日本成了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由此而来的竞争很快造成了西方国家日益加深的危机,这种危机到20世纪80年代发展带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慢性浪费的延伸意义

  慢性浪费之巨大已是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质量不良,在美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是对以往所做工作的返工(笔者估计)。人们普遍认识到这样的浪费不应再继续下去,因为它大大削弱了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

  在生产工作中,由于没有有效监督激励等因素,工人生产效率较高,但忽视产品质量所带来的返工和退货报销等结果,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其他相关损失。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慢性浪费"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