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0个条目

总部农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总部农业[1]

  总部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总部农业是指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聚集,并与其聚集地处于不同区域的生产基地形成某种联接的涉农产业或事业的统称。这些机构和组织既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也包括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经济方面的。

  狭义的总部农业是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聚集,并与其聚集地处于不同区域的生产基地形成某种联接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际上,本项目所研究的,是狭义的“总部农业”,属于经济方面的范畴,是一种农业发展形态,是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总部农业的特征[2]

  实践证明,总部农业具有空间分离性、内在联系性、经营规模性、产业延展性、区域辐射性和经营共赢性六个方面的特征。

  (一)空间分离性

  实际上,总部农业中设在城市的“农业总部”和设在农区的“生产基地”在空间上分离布设,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正是这种在空间上的分离,改变了过去在二元结构体制下所形成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

  (二)内在联系性

  总部农业在涉农经济组织特别是涉农企业内部形成的“农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空间分离,并没有隔断其间的内在联系,而且通过这种联系可以发挥出其特有的“增值”效应。这实际上就是总部农业内在联系性的具体体现。

  (三)经营规模性

  对于一个涉农经济组织特别是涉农企业来说,其发展总部农业的内在动力,在于追求规模效应。反过来说,即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而小规模企业发展总部农业往往得不偿失。这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

  (四)产业延展性

  总部农业往往依托设在城市的“农业总部”,敏锐地获得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有效利用城市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资源,延展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就是这一特征的优势之所在。

  (五)区域辐射性

  总部农业的空间分离式发展,其布局一端连着城市,一端系着农村,加上不断追求规模效应的要求,必然会增加其区域覆盖范围,从而体现出强烈的区域辐射性。强烈的区域辐射性有利于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的广泛传播。

  (六)经营共赢性

  总部农业涉及涉农经济组织特别是涉农企业、“农业总部”所在地,以及“生产基地”所在地,如果各方没有利益,或者某些方面有利可图,而其他方面没有利益,则这样的总部农业就很难得到持续发展。因此,要以利益为纽带,实现有关各方的互利共赢,这样的总部农业才有生命力。这就是其经营共赢性的具体体现。

总部农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类型[2]

  从总部农业的构成上看,其一般包括农业总部、生产基地、“农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联接方式三个方面的要素。

  (一)农业总部基地

  它是指某区域特别是某城市为营造吸引“农业总部”聚集而建设的集中区域及所提供的各种软硬件环境,包括集中于某一城市区域的所提供的办公场所、各种优惠政策和为“农业总部”工作人员的生活服务等。实际中,农业总部基地有园区、大院、大楼(商厦)等多种类型。

  (二)农业总部

  它是指由于某区域特别是某城市因其特有的科技、人才、资本、信息、市场等资源优势而吸引入驻到农业总部基地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实际中,我国总部农业的农业总部往往具有企业的特点,兼有加工生产的功能。就其主体功能来区分,农业总部常常有管理决策总部、研发总部、加工总部、营销贸易总部等多种类型。

  (三)生产基地

  它是指布局在具有劳动力土地水利、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的其他农区的涉农经济组织,特别是涉农企业的成规模承担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职能的单位或机构。由于我国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总部农业中的生产基地往往表现为“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实际中,生产基地有村集体组织型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联合型生产基地、企业流转农民土地型生产基地、家庭农场型生产基地等多种类型。

  (四)“农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联接方式

  它是指为了使涉农经济组织特别是涉农企业的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而使“农业总部”与“生产基地”建立的某种联系。实际中,“农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联接方式有紧密联系型、松散联系型及部分紧密部分松散联系型等多种类型。

  由此可以看出,总部农业各构成要素不同类型的一个个“组合”便形成了总部农业的不同类型,如大楼中的管理总部与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基地部分紧密部分松散联系型总部农业、园区中的研发总部与村集体组织生产基地紧密联系型总部农业等等。

总部农业形成与发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组织结构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日新月异。特别是对总部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应理性看待,即从理论上加以解剖与分析,以推动总部农业经营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事实上,无论是从企业结构进化和交易成本考察,还是从专业化分工、区域产业集群产业链成长,以及城市支持农村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市总部经济成长的经验分析,总部农业的形成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总部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是指促进和带动总部农业形成与发展的能动力量。一般来说,总部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自身的内生动力,主要有资源获取动力、降低成本动力和获得合作动力等;二是来自外部的外在动力,主要有政策调动、科技推动和投资拉动等。

  狭义的总部农业组织结构,即总部农业内部组织结构,是指由农业总部、生产基地,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形成的组合形式;而广义的总部农业组织结构是指由农业总部基地、农业总部、生产基地与其所在地,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形成的组合形式。对于总部农业而言,优化其组织结构就是要着重处理好农业总部与农业总部基地、农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生产基地与所在地之间的各种关系,以使总部农业的运行与发展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运行机制是总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体机制。总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运行机制是研究总部农业运行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及其制约关系,是总部农业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自我调节的方式。运行机制可以使总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增强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

  总部农业涉及不同的空间区域及多个环节,要使之形成合力,充满活力,在目前情况下,必须通过“政府主导,城市搭台,企业主体,‘三农’受益”的促成措施,使总部农业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推动总部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1.0 1.1 马俊哲,鄢毅平等.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的总部农业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1
  2. 2.0 2.1 马俊哲.浅论总部农业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与类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总部农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