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微粒社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微粒社会(Granular society)

目录

什么是微粒社会

  微粒社会指的是:颗粒度微小、精细社会。是社会学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克里斯托夫·库克里克在同名书籍《微粒社会》中提出[1]

  这个概念和“颗粒度”密切相关。颗粒度指的是观察和测量单位的精确程度,类似于照相机中的像素,颗粒度越低,精确度越高,能够看到的微观细节越多,能够观察和区分的维度也越多。[2]

  微粒社会是对数字化时代一种新型社会形态的形象化描述。在该种社会形态下,我们观察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更加细致,能够看到的微观细节更多、维度更多,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2]

微粒社会的形态[2]

  微粒社会下社会的各个微小细节都是被高度解析的。传统的社会结构,以及我们基于这些社会结构形成的诸多概念,比如“社会”“群众”“组织”“市场”“阶层”等,都是个体平均意义上的总体性概念,并不精确,只能够粗略测量,这些“结构-功能”形态也是模糊的、总体的。但在微粒社会下,这种平均意义上的模糊形态将被替代为更为分散的、场景化的、分布式的形态。

  以“市场”为例,传统的市场是以生产和需求之间的某种集体性共识——“价格”信号为导向而组织起来的。但在微粒社会中,市场被解构成碎片化的细节丰富的微观互动过程,变成“微粒市场”,从某个经销商和厂商的一通电话,到一个包裹在一小时内空间坐标的转移,到消费者下一刻的询问甚至是浏览,这些微粒化的数据都能够被精确地掌握。这些数据信息会让“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遵循单一维度的价格机制,而变成基于场景和细节的多维度的互动匹配模式。

微粒社会中微粒化的作用[2]

  微粒社会下,社会数字化程度前所未有地加深,个体间细微的差异被更深度地解析,差异也因此而放大,变成“微粒人”。对群体需求的同质化满足会转向对高度差异化的个体需求的满足,进而转向对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空间和生命历程下的需求的满足。大众的需求能够被更加微观和具体地呈现,从而方便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更好地提供有多样性、层次性、针对性的服务。尤其在医疗健康、教育、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会有更多的微观互动机制被发现。差异化可能会带来新需求的增加、效率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幸福感的增加。

  个体间放大的差异也可能更容易被商业组织利用。比如进行产品营销时,公司可以分析用户群体的几百种维度的偏好,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这会对商业公平、信息垄断、隐私安全等领域提出更大的挑战。另外,更精确并不总是意味着更真实。“测量器”可能会扭曲某些现实,对微观数据的学习过程可能会加深某些偏见,人们也可能会因为对丰富数据的过度迷信而带来误判。

  最后,微粒社会将重新整合社会各要素,也会进一步塑造未来工作中人与机器的关系。微粒社会下的数字化生产过程并不是把工作让渡给机器,反而会更依赖人和机器之间更好的对接和协作,把人从机械的、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创造力、更具服务性的工作。人的地位不会削弱,而会加强。但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工作类型的切换,必然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协调。

微粒社会的启示

  在《微粒社会》一书中,库克里克探讨微粒社会中各种议题。[1]我们无法穷尽所有领域,但可以通过一两个领域微粒社会形态来理解,再借鉴运用到其它领域。

  颗粒度是粗还是细,简单来说,可以用矢量化维度数量来衡量。维度越少,颗粒度越粗;维度越多,颗粒度越细。

  国内生产总值GDP需要更精细的维度分析

  比如说,经济领域。我们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目前衡量经济规模最有效经济指标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如是赞美GDP:“虽然GDP和国民经济核算似乎有些神秘,但它们确实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如同人造卫星探测地球上的气候,GDP描绘出一幅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景。”

  虽然GDP富有价值,但从微粒社会视角来看,GDP其实只有1个维度,颗粒度极粗,只能粗放描画经济轮廓。而且,随着数字化时代来临,GDP缺陷就更加明显。

  例如,GDP没有办法衡量质量或者效率。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手机。二十几年前,一台手机值30000元,现在3000元手机性能更强,功能更多,价值更大,而且还是二十多年通货膨胀后的3000元。

  如果用GDP来衡量,同样一台手机,二十几年前贡献GDP更大,现在仅贡献不到十分之一GDP。从GDP视角来看,经济规模下降。

  其实不然,就手机而言,GDP是下降,但产品质量更高、效率更好,经济表现其实是更好。

  事实上,汽车电脑、冰箱等各种工业品,都有类似特征,价格涨得不多,甚至是下降,贡献GDP减少,但质量和效率却得到飞跃。

  例如,GDP无法计算免费数字服务。

  理解GDP价格计算口径,就不难理解,免费产品和服务不在GDP计算范围。但我们放眼望去,大量产品和服务,以互联网为典型,都是免费。

  在数字化时代,免费数字产品和服务占比很高,如果GDP没有把这些纳入计算,不难理解,是大缺陷。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提到,GDP有不少缺陷,也在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来说,GDP要反映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如果无法实现这个目的,就要调整。

  不过,由于GDP本身是单一维度,在短期内我们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当今数字化微粒社会本身决定了,单一维度指标过于粗放,难以覆盖复杂精细维度。

  GDP发明是在工业社会,当时数字化程度极低,可以忽略不计,关于个体数据极其缺乏,人类只能退而求其次,运用统计学,研究群体特征,例如样本均值等,来刻画事物。

  这在工业社会,做法合理,也足够使用。但在微粒社会,GDP这种粗放指标,运用起来就越来越捉襟见肘。

  事实上,社会形态发生改变,对国家、组织和个体都会产生影响。例如,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变革巨大;如今是信息社会和微粒社会,也是如此。

  因此,理解微粒社会多维、精细特征后,我们需要思考,这种发展硬趋势在各个领域会有什么表现,会带来什么影响,又要如何应对。

  市场需要在微粒社会中更加细分——发展精准商业

  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提到,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超过1万美元后,粗放型经济要向精细型经济升级,否则难以跃升为高收入国家。

  加上现在是数字化微粒社会,对于精细化管理就会有更高要求。我们先从商业领域案例来体会,粗放式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之间差异。

  比如说,我们如果留心,像宝洁公司海飞丝等大众品牌,已经被90后,尤其是95后认为面目模糊,转向去追逐那些小众网红品牌。

  原因在于,宝洁老品牌飘柔等,是粗放式经营。通过收入达到多少等少数统计意义上的群体标签,为目标用户画像,这过于粗放。

  对于90、95后等年轻群体而言,他们注重自我,彼此虽然是同龄人,收入也许相近,但消费偏好却有显著不同,想用一款大众产品吸引他们,就会越来越困难。

  如果考察品牌,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小众品牌在涌现,各自定位细分市场。相对以前大众市场而言,用户数量会少得多,但却因为满足这些小众群体需求,而收获品牌忠诚度

  对于这种现象,有一个描述是“精准商业”。背后动力就是,社会颗粒度越来越微小、细化。

  再以精准医疗为例,过去医疗以及药物,都是根据大样本测试来验证有效性,实际上是针对标准人开发。

  因此,我们会观察到,同样一种药物,治同一种疾病,有些人效果好,有些人效果差,甚至没效果。

  精准医疗则是针对个体设计医疗和药物干预方案。也就是说,针对患者基因、生活习惯、动态生理指标等个性化属性来进行医疗,甚至连药物都可能是独一份,只针对特定患者。

  目前,精准医疗已经在迅速发展,等到成本下降到足够低,将形成颠覆式创新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剃须刀行业中,吉列于1901年创立,1917年美国市场占有率就已经达到80%,成为强势品牌

  但2012年美国DSC公司,成立短短4年就做到10亿美元市值,对吉列产生威胁。

  这种威胁程度不一般。以2016年为例,美国剃须刀线上销售份额,吉列只占20%,DSC超过50%。就全球市场而言,吉列2017年也由70%下降到54%。

  DSC竞争武器并不新鲜,是国人熟悉价格战。DSC创始人杜宾录制视频,直言吉列产品性价比不高。

  例如,杜宾提到:“你喜欢每个月花20美元在剃须刀上吗?我告诉你,19美元都给了费德勒!”意思是,吉列剃须刀品牌营销费用太高,给网球明星费德勒等高广告代言费,最后转嫁给消费者

  例如,杜宾还提到:“你以为剃须刀需要震动手柄、闪光灯和10层刀片吗?想想看你帅气的爷爷,当年一层刀片也用得很好!”意思是,吉列功能堆砌,多数消费者并不需要。

  总的来说,DSC主张消费理念是“够好就行”。DSC剃须刀,每个月最低只需要1美元就能拿到5个刀头,最贵一档每个月也只要9美元,远比吉列20美元定价要低。

  在过去一百年,也有不少品牌用性价比挑战吉列,但成效远不如DSC。原因在于,现在是微粒社会,与以前不同。

  在过去,吉列品牌是身份象征。类似凡勃伦效应,使用吉列品牌或者送吉列品牌产品,能释放收入和地位信号。这正是吉列品牌价值所在,吉列也就不会被轻易被击败。

  现在是微粒社会,人的维度更加多样、精细,各自过各自日子,在日常消费品和私人消费品领域,这些产品无法界定个人特殊性,彰显身份意义不大,“够用就好”。

  当然,如果是公共场合使用产品,例如汽车、手机、名牌包、服装等,彰显身份意义仍然很重要,就不是“够用就好”。

  例如,2018年中国汽车整体销量,28年来首次下滑,但豪华汽车销量反而上涨10%。

  诸如此类,微粒社会中,每个人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贴几个标签,而是有非常多维度。如果只针对简单少数标签开发大众产品,粗放运营,就很容易失去竞争力

  需要更加注重个人信用评价

  微粒社会中,精细化管理不仅对国家、组织富有挑战,对个体而言,同样也富有挑战。

  原因在于,微粒社会中,每个人都像是处在显微镜底下,高清呈现,颗粒与颗粒之间,彼此不同,更容易区分。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所做所为,都会留下痕迹,很难混水摸鱼。

  我们可能都熟悉滥竽充数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每次听吹竽时,总是叫300个人一起合奏。

  南郭处士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他,把他也编进300人吹竽队中。

  其实南郭处士根本就不会吹竽,每逢合奏就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也摇晃,人家摆头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

  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白拿丰厚薪水。好景不长,几年后齐宣王去世,喜欢听独奏儿子齐湣王继位。

  齐湣王发布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思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

  从颗粒化视角来看,合奏是300人去个性化,相当于是1个人;一旦独奏,300人就是300人,南郭处士也就无法滥竽充数。

  类似的,进入微粒社会,以个人信用领域为例,我国也将产生显著变化。

  我国信用领域此前以机构为主导,主要是国家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比较薄弱。随着数据累积,个人信用数据越来越多,个人信用评分也将越来越完整。

  在美国,个人信用领域,影响最大是FICO分。分数偏低,可能申请贷款时会有麻烦;分数较高,贷款不仅容易,还能拿到更低利率。

  类似的,我国已经开始出现芝麻信用分、微信支付分等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一旦与所有信用数据库,例如水电煤气交费、医社保缴纳、法院判决数据库等互联互通,个人信用评分将会更准确。

  不难想象,以后无论什么,包括申请贷款、租赁产品、工作就业等,都会看个人信用评分。信用社会建立以后,如果个人信用不好,可能寸步难行。

  这意味着,个人信用是一项资产,我们要注意累积。各个领域数据,都会转化成信用数据,累积成信用资产。如果能在其上构建个人品牌,将会产生显著价值。

  个人行为金融化,个人信用资本化,这是微粒社会可见未来。

  如果抽象来看,在微粒社会,每个人将为自己高度负责,难以像南郭处士那样寻租,而要为自己所做所为付出代价或者获得价值。

  问题是,自主性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能力、自律不足人而言,相比过去就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反过来说,精进自我,在微粒社会,将比过去获得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 1.0 1.1 克里斯多夫·库克里克.微粒社会[M].中信出版社.2017
  2. 2.0 2.1 2.2 2.3 什么是微粒社会.人民资讯.2021-09-3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微粒社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