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媒介审判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

目录

什么是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是一个舶来词,最早出现于美国,由报纸审判一词演变而来,是指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判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以及申诉败诉等结论。媒介审判的报道在事实方面往往是片面的,夸张的乃至于失实的,它的语言往往是情式的,力图激起公众对当事人憎恨或者同情之类的情绪,有时会采取“炒作”的方式,即由诸多媒体联手对案件做单向度的宣传,有意无意压制了相反的意见。媒介审判的主要后果是形成了一种足以影响法庭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审判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媒介审判存在的原因[1]

  (一)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1、媒体对于环境监测的职责所在,导致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可能性。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环境监测的功能,是社会这艘轮船的嘹望者。

  环境监视是指大众传媒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政治经济、生活)的信息需要法治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个社会的重要政治环境,对每个公民的社会权利都存在直接、间接的影响。因此,法治环境必然成为大众传播媒介重点监测的对象。

  2、大众媒介选择新闻信息的标准除了要符合真实性原则以外,还必须符合新闻价值判断系统的标准,其中包括:时效性、影响力、显著性、接近性、冲突性、和趣味性等等。从法治新闻的特点看,除了符合一般新闻时效性、影响力等特征外,还具有其他的特点:

  (1)强烈的冲突性。所有热点法治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冲突性,事件的激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普通新闻。而民众对于这类事件的关注,更会加重案件的冲突性。

  (2)广泛的关注度。能造成“媒介审判”现象的几乎大多是一些具有广泛关注度的事件。在该类事件的报道中,媒体的对于事件本身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报道,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舆论影响。而这些舆论影响,又会吸引更多的受众。这样使得媒体热衷于从各个方面来挖掘事件本身的各种素材,来增加自身报道的吸引力。

  (3)事件本身的异常性。法制类事件的特点就是异常性,这符合媒体选择新闻的标准,也更会赢得受众的关注。事件本身所具备的异常因素越多,越容易引起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4)事件具备的趣味性。法制类案件的过程及案件具备的因素,大多具有像故事一样的发展情节和脉络。这样的事件足以满足媒体猎奇的心理,于是围绕事件本身的报道也会更多。

  (二)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说

  1、媒体逐利的一种选择

  在现阶段,只要能跟社会的公平正义相关的法制事件,就更能成为舆论的焦点。一些媒体因此更加热衷于对法治事件的追逐式报道。以期提高自身关注度,为媒体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有的媒体甚至故意制造卖点和热点来达到轰动的效果,而忽略了自身职责所在。这样难免对司法独立产生干预,从而导致“媒介审判”的出现。

  2、新闻工作者自身的法律修养需要提高

  一些媒体工作者,在对法制类事件的报道中的表现,体现了自身法律修养不够。就法制新闻报道的队伍情况来看,既懂法律又懂新闻的可谓甚为稀少。因而有些新闻媒体工作者,报道法制案件类时,可能更多的会倾向于感性,甚至在司法体系未宣判之前,媒体先对受众发出当事人有罪的一些报道。这些报道,对于社会的法制建设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性的倒退行为。

  3、媒体的越俎代庖

  在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介的公信力在受众中的地位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很多人有一个概念:不找政府找媒体。在众多的受众观念里,媒介已经是正义的化身,也成为民意表达与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渠道。对于受众给予的厚望,媒体自身也格外重视和维护,努力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满足受众的诉求,于是就难免会出现“媒介审判”现象。

  4、受众的法律意识淡漠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漠。长期人治的思想使人们没有形成依靠法律去解决问的思维,所以对于一些问题,自然首先想到的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依靠媒体。

  5、网络的普及让人们更相信媒介的力量

  网络在人们今天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些法治事件通过媒体的报道,网络的传播,在形成强大舆论的同时,也为事件的解决加快了进程。这让人们相信网络环境下,媒介所具有的“神奇力量”。似乎要想得到公平和正义,只有借助媒介的力量。从而也使“媒介审判”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6、政府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没有一部健全的《新闻法》来规制新闻媒体对消息的采写,报道。对新闻媒体的合法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发达的今天,新闻媒体对于一些事件的报道有时会造成意想不到和失去控制的舆论波动。当然对司法案件这一类更加能引起关注的报道,也就更难把握其影响和尺度,从而导致“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造成的影响[1]

  媒介审判现象的存在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一定的变化:

  1、“媒介审判”也有一些积极和进步的意义

  弱势群体凭借媒介的力量拥有了更多的话语空间,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如一位法律业内人士所说,“媒体对逐步演进的司法改革的报道,回应了公众对司法改革的呼声、要求和愿望,推动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加快和深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理念。”

  2、“媒介审判”的更大影响,是不利于社会的法制建设

  媒体往往在先法院之前,而对事件当事人进行某种意义上的裁定报道,这样的结果,其实不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进。造成一个结果是:有案件不走司法程序,而去找媒体。而媒体的报道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舆论,甚至影响法院的裁决。由此可见,这不是一个良性循环,也不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媒介审判的正效应[2]

  1、“媒介审判”是对司法公正的监督

  在不能保证司法完全公正的现实情况下,“媒介审判”虽是媒介监督权利的滥用,但是仍有一些案例可以说明“媒介审判”是对司法公正的监督

  司法审判应是不受行政指令和舆论影响的,但是,为了确保审判的公正与透明,司法机构有义务接受舆论的监督,有义务向公众说明情况,这是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由于司法具有公权力的性质,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媒介的舆论能对司法权力起到有效的制衡作用,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媒介审判”可以促进司法完善

  媒介有着强大的话语权,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威力,出现了干预司法的“媒介审判”现象。但是,这种强大的话语权却为弱势群体提供了说话的可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法律的健全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1.0 1.1 耿菀阳.“媒介审判”现象之原因浅析[J].商情,2014(10)
  2. 张昊.米彦泽.论媒介审判的正效应[J].新闻世界,2010(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Mis铭,Tracy,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媒介审判"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