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协调改革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协调改革理论

  协调改革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针对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济过热和需求膨胀等问题深层原因的探讨,对“放权让利”为主要方式以及局部运用市场机制的改革办法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协调改革的理论张。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和云集在他主的旗帜下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协调改革理论经过80年代初的酝酿和准备,到1986年以后通过广泛吸收东欧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结合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协调改革理论的基本要点

  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1.传统体制的根本特征是采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存在两大缺陷,即信息不全和动力缺乏,因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仅凭“放权让利”或“强化刺激”等措施是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的。必须采用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才能克服传统体制在信息机制和动力机制上的缺陷,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

  2.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该体系由三大要素组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故经济体制改革也必须三方整体推进、配套进行。

  3.社会主义并不排斥市场制度。市场制度只是提供了通过均衡价格体系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可能性,但它不能决定福利如何在各种社会集团中进行分配。因此,社会主义在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制度以后,可以通过行政管理和政策引导来贯彻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政府只具有管理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而不再充当公共所有者的代表,不再直接经营企业。小企业可以由个人或集体经营。大型企业可以改成股份公司

  4.中国是一个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持这种理论的学者较早地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反复论证唯有竞争性市场机制才能解决我国经济中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尤其主张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整体推进、配套改革。他们的许多主张都已经被政府采纳、显示出其理论的价值。由于该理论十分强调价格改革是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所以在第一阶段被学术界称之为“价格改革主线论”。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Kane0135,Angle Roh,Zfj3000,Dan,Cabbage,鲈鱼,KAER,林巧玲,y桑,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协调改革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