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医德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医德教育[1]

  医德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医务人员的医德精神和形成良好的医德风尚,依据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医德影响的活动

医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2]

  医德教育是培育良好医德风尚的基础性工作。医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品质,增强其履行医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性,做一个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务工作者。

  医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医德风尚。医德风尚具有无形的力量,它对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使医务人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道德原则化为内心信念,去指导医疗行为,对形成良好的医德风尚意义重大。医德教育是形成良好医德风尚的中心环节。因此,加强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医学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是医德品质,而医德品质指的是医德原则、规范在医务人员日常医疗实践中思想及行为的具体体现。医德品质的形成是由主客观决定的。除了需个人自我修养锻炼外,同时还需要教育和灌输,经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医德教育来提高医德认识,学习掌握医德基本理论、医德原则与规范,自觉进行医德修养,逐步养成医德习惯,增强医德品质,正确处理在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伦理问题。

  2.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的医务人员不仅应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而且更需要他们有为发展医学科学、保障人类健康而献身事业的精神。通过医德教育,促使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的品质,在医疗实践中锻炼成长为优秀的医学人才。

医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3]

  1.联系实际的原则

  医德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它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向全体医务人员讲清社会主义医德原则规范,分清是非、荣辱的界限,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强调思想与道德、观念与行为对接,坚持政治与经济、教育与实践接轨,并有计划引导和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进行品德修养。

  2.正确引导的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开展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同时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规范内容,号召医务人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大力弘扬开拓创业精神,上下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的新局面。

  3.持之以恒的原则

  医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更加活跃,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充满活力的医德教育中,不仅要艰苦细致,广泛渗透,而且还要持之以恒,深人持久地抓下去。

  4.因人施教的原则

  由于每名医务人员的成长环境、教育过程等条件不同,他们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等方面也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医德教育应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依据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困人施教是医德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医德教育的过程[2]

  医德教育过程包括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和医德行为习惯五个方面的因素,这五个方面逐渐确立和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医德品质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医德教育的一般规律。

  1.提高医德认识

  医德认识一般是指医务人员对客观存在的医德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医德理论、原则、规范的正确理解。这是医德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医务人员要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具有良好的医德行为,首先必须掌握和不断提高对医德理论、原则、规范的认识。只有当医务人员真正理解并接受了这些理论、原则和规范,他才有可能以此为据,来判断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言行的善恶是非,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其恶者而非之,从而增强履行医德义务的自觉性。

  2.陶冶医德情感

  医德情感是指医务人员根据医德要求,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反映。如对良好的医德行为产生敬仰和仿效的情感,对违背医德要求的行为产生厌恶憎恨的情感等。医德教育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要使医务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深厚的感情,对病人有强烈的同情心。正确的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战胜困难,产生良好医德行为,形成良好医德品质的强大动力。医务人员一旦具备了这种医德情感之后,就能自觉地把医德原则、规范作为正确处理与患者与同行的行为准则。对病人一视同仁,都能给予同情与体贴,自觉满足病人要求解除病痛的强烈愿望,为了病人生存、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3.锻炼医德意志

  医德意志是医务人员在履行医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作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它体现着医务人员产生医德行为的意图,并表现在有目的的自觉行动之中,是从医德认识到医德行为的一个由此达彼的重要环节。有无坚毅果敢的医德意志,是医务人员能否履行医德义务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医务人员医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阻力,如果没有坚强的医德意志,就可能遇难而退。相反,有了坚强的医德意志,就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知难而上。所以要通过医德教育,引导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培养和磨练出坚强的医德意志,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

  4.确立医德信念

  医德信念是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对医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它是深刻的医德认识、高尚的医德情感和顽强的医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医务人员一旦牢固地树立了医德信念,就能自觉地依照自己的信念来选择行为和进行活动,也能根据自己确定的信念来鉴别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善恶是非。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医务人员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人格,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勇于捍卫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规范,不惜一切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

  5.养成医德行为习惯

  医德行为习惯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不需要外力约束和监督的自觉行为。它是医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医务人员医德好坏的外在标志。医德认识和信念一般表现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最终都必须通过医德行为习惯得到体现。只有这样,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品质才能随时体现在医疗过程中。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就是要使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将医德意识转化为医德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遵守和履行社会主义医德原则、规范的高贵品质。

  在进行医德教育的过程中,医德实践是贯穿于全过程的基础。只有把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通过实践检验医务人员的医德品质,在实践中发展医德理论。也只有建立在医疗实践基础上的医德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认识,在实践中加深医德情感,磨炼医德意志,坚定医德信念,使医务人员的良好医德品质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 韦兆钧.人学视域中的医德教育[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
  2. 2.0 2.1 第十四章 医学伦理学实践.医学伦理学.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
  3. 郝晓红.对新形势下加强医德教育的认识[J].实践医学杂志,2001(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Mis铭,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医德教育"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