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信息整合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信息整合理论(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IIT)

目录

什么是信息整合理论

  信息整合理论是朱利奥·托诺尼(giulio tononi)运用神经科学脑成像等技术对神经疾病患者进行反复的观察与实验提出的理论,托诺尼认为“从意识自身出发,通过确定其基本属性,然后探寻什么样的物理机制大概能够对这些属性作出解释。

  信息整合理论以意识体验作为起点,五个现象学公理(内在存在(intrinsic existence)、构成(composition)、信息(information)、整合(integration)和排它(exclusion))作为基础,由此相应衍生出了五个与意识物理基础相关的公设,并构建了一套几何式的现象学公理化系统去解释世界中的意识现象。

信息整合理论的详细内容[1]

  内在存在(intrinsic existence)

  我所体验到的正是当下确证无疑的事实。外在于我的自然中,并没有根据脑的潜在可能和行动模式来发布指令的最高审判者。一切意识体验的存在,都是来自于内在的视角。我们的意识体验作为内在事实,独立于外部观察者。即体验是私密的,这是一种内在的主观性。因此,要了解意识体验需从系统的内在视角出发,唯有系统内部的不同才有可能造体验的差异。

  构成(composition)

  每一个意识体验都是由许多高低不同阶级水平的现象特质所构成的,一阶或高阶的。比如,我们可以区分出一个球,一种红颜色,一个红色的球。每天我们都经历了大量复杂多变的意识体验,每个意识体验并不是任意构成的,比如一个位天生的聋人无法拥有听觉体验,一个婴儿无法体验出诗画的意境。我们拥有数量巨大且种类不同的意识状态,不同的意识状态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信息(information)

  我们的意识体验是特定的,因为它由特定现象特质构成,是一个从无数种可能的意识状态中选取出来的特定的意识状态。此外,每个意识体验状态中包含着一定的信息量,这是由于元素的聚集,从而便于量化计算。每个意识体验拥有一个由信息整合而成的①值,它是一个不受个体部分的局哏,而扩散到整个意识体验系统内部信息的数量。信息指定了该体验中所潜在的过去和未来的状态。由于信息量的不同,不同的意识状态会有不同的意识的量。

  整合(integration)

  意识体验是高度统一的整体,它由一系列的现象感受质以特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在任一时刻主体都不能把他所经验到的意识状态分解成一些独立的成分”其整体的信息系统不可还原为非相互依赖的单个子系统成分,即在任一时刻,主体都无法将自身所体验到的意识状态分裂成独立的各个部分。整合能够弥补单一结构所带来的匮乏,从而有助于系统主体有效地感知环境中的信息。

  排他(exclusion)

  一个意识体验在内容与时-空粒度中是确定的,所体验到的意识内容不多也不少。正如我当下拥有的体验是自己正躺在床上,能看到左边的书架和书架上有一本有颜色的书本,此刻的我没有拥有一个缺少内容的体验,即在特定时刻只看书而没看到书本上颜色的体验。

信息整合理论与人格特质[2]

  人格特质形容词作为信息整合理论的基础工具,其信息特征对于信息整合模式的分析具有关键的意义。

  Anderson(1968)曾经从18000个词中选出555个有意义的并适合于描述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形容词,让美国加州大学的100位大学生作被试,对这些词的"喜爱度"信息特征作时评定,又让50名学生对形容词的"意义度"进行评价,从而确定了这些人格特质形容词的信息特征值。

  在中国情景下有关人格结构基本维度的原理以及人格特质词的理解也许非常不同于国外的情况,因而就557个人格特质形容词中的150个词作了系统的分析,让2000多名台湾大学生对分别描述父母或他人的形容词作时评定、从而确定了台湾地区人格特质词的信息特征标准。也有学者从我国流行的小说、报刊等资料中摘录了2000个词并筛选时670个人格形容词,分别让124,112和90名大学生就其“好恶度"(类似"喜爱度")“意义度"和“熟悉度"进行评定,取得了比较系统的信息特征数据

参考文献

  1. 钟柠穗. 信息整合理论:托诺尼意识思想简论[D].浙江大学,2017
  2. 王重鸣, 沈剑平. 信息整合理论与人格特质形容词特征在人事决断中的意义[J]. 应用心理学, 1992(04):46-5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信息整合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