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低碳社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低碳社会(Low-Carbon Society)

目录

什么是低碳社会

  低碳社会就是通过创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文明的低碳文化理念,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

低碳社会的解读

  社会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其在空间上所涵盖的范围也不十分同意。严格意义是的“低碳社会” 的定义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根据英国和 日本联合研究项目《通向2050年的低碳社会路线图》中对低碳社会的理解,低碳社会应该是这样一个社会:采取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容的行动,满足社会中所有团体的发展需要;为实现全球努力作出公平贡献,已通过削减全球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其密度达到一个可以米面危险的气候变化的水平;表现出高水平的能源效率,使用低碳能源和生产技术;采取与低水平 温室气体排放相一致的消费模式行为

  由此可以认为,低碳社会(Low-carbon Society)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建设低碳城市为标本和蓝图的社会。低碳社会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经济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低碳经济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低碳社会是社会发展模式上的革命。低碳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以后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创新,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来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发展依靠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投入,但这样并没有考虑碳排放的约束变量。而在未来,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很可能也将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并成为最紧缺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因素。

  低碳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提高碳的生产力——每排放单位二氧化碳,减少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其次,低碳社会还是一场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革命。每一次浪潮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颠覆了以往的生活模式,低碳浪潮也是在生活方式上的变革。低碳社会描绘了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新型社会形态,低碳社会将引领社会发展新潮流,是人类面临自己赖以生产的环境日益恶化下的理性思考,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诉求。

  因此,低碳社会是一种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下将分别从经济、交通能源建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大致描述低碳社会的雏形。

低碳社会的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早在18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雷利乌就曾预测化石燃料燃烧将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预测在今天得到充分的验证。自18世纪中叶西方兴起工业革命起,人类开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气象观测和科学研究表明,175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280ppm,2005年增加到了379ppm;与之相应的,1906—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56~0.92℃,预计在21世纪气温将继续增加1.1~6.4℃。另外,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 Panel on Chimate Change,IPCC)发布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在过去的100年中,由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他们以90%的可信度认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并预测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8~4.0℃。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将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安 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低碳社会的特点

  (一)橄榄形低碳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向“橄榄形”的公平社会过渡。在一个生存方式两极化的社会里,是不利于解决属于共同性面对的问题,反而会激化“生存排放”与“奢侈排放”的矛盾。像丹麦、 瑞典等西方福利型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越公平,越容易造就一个 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结构越合理,越能把低碳价值观深入推广下去。如在 哥本哈根,政府大力修建自行车道,限制豪华型轿车的车道,这样的政策能执行下去,就是因为社会结构属于中等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形”社会。同样,在 日本,电动车及小排量车越来越受欢迎,也是由庞大的中低阶层的力量所决定的。

  (二)低碳社会的人际性

  低碳社会的人际性,决定了个人和组织在适应并推动低碳社会中的关键作用。基于个人的公民精神和社会责任,是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基础,而各类 社会组织则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从 发达国家的社会经验看,社区及NGO等 社会组织,往往在推动低碳社会进程中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在 日本,社区设置能源 管理员,追踪和分析 居民消费能效,并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大大提高了市民 低碳消费意识。这些能源 管理员,均经过正规培训和严格考试,预计到2020年, 日本将有数十万人从事这一职业。

低碳社会的内容

  所谓 低碳经济,是指在 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 经济发展形态。发展 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 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 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交通是人均能耗和排放都较低的交发展方式,包括公共交通和采用低排放交通工具等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交通是现代社会重要碳排放来源之一,低碳社会要着力构建低碳化的现代交通体系。因此,一是要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二是努力开发低碳化的交通工具迈向低碳交通。

  能源是维持社会健康运转的“血脉”。低碳社会将依托低碳能源实现社会的有效运转,低碳能源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

  • 能源利用效率极大提高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由于能源效率的低下,今天全世界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热能一半以上都被浪费了,没有被用来满足能源需求。低碳社会要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将不仅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还将是迅速增加的无碳能源使用更加容易。通过改变城市设计,如在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的同时,增加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的作用,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
  • 无碳及可再生能源将发挥重要作用。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只能逐渐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低碳社会要求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碳排放,同时需要迅速地使用无碳能源。近两年,倍受青睐的一项选择是核能。核能在一些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今后几十年里扩大核能面临巨大的障碍。更为坚实的无碳能源选择是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从更长远的实践来看,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洋流和热对流能是另一类巨大的能源。

  实施低碳建筑,具体办法是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在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外围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的材料,在空调等建筑暖通设备上尽量使用能耗低的产品,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 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低碳政治

  狭义来讲就是指政府体制,要讲究高效简洁。政府下不会有高碳耗能的表面工程,不会有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上下应酬等不必要的高碳耗能行为。广义来讲,低碳政治是讲究以人为本,谋求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统一、反对极端 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生态中心主义,追求 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的政治。

低碳文化

  低碳文化就是认识到人是 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具有特殊能动性的部分,我们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摒弃与天争利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体来讲就要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珍惜自然,敬畏生命,追求高效简洁的生活方式,用最小的 社会成本获得最大化的社会与个人收益。

低碳社会建设

  低碳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中的各团体力量共同参与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随着低碳经济逐步走向国家战略规划的平台,低碳社会建设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低碳社会建设立足点

低碳社会建设的三个立足点:

  一是创新。创新是实现低碳社会的根本选择,不仅包含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还是创新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二是协同利益。倡导协同利益就是要团结社会各团体力量,有效地整合各界利益,共同为建设低碳社会出力。

  三是可持续性。这是低碳社会的落脚点,低碳社会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实现可持续包括制定长期远景、避免路径效应和修正市民偏好。

  实现发展目标的途径可以是气候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可作为应对气候挑战的动力,不考虑利弊的权衡,发展可以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国际和区域合作、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投资流动来应对气候等环境问题,并努力使利益相关者利益一致。

低碳社会建设的方法

  1、政府引导:一是制定中长期减排目标达成愿景;二是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环境金融

  2、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技术

  3、科研院所——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的中坚。研究机构在其中要突出两点:一要进行理论创新,对低碳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理论创新要先于实践创新。二要进行技术创新,研制新的技术以代替现有的技术。

  4、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培养公民碳意识。

  5、公民转变行为方式,践行低碳生活,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低碳社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