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中药处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中药处方[1]

  中药处方是指医生看病时开具的药方,方是医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收集症状、体征,经过辨证分析、明确诊断后,确定立法,再选择相应药物和确定用量,再按照一定的组成原则和结构,配伍结合的群药,是诊疗活动和行为体现。

中药处方特点[2]

  中药处方与西药处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组成复杂。中药处方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性能和相互关系配伍而成。处方一般由“君臣佐使”(主药、辅药、佐药、引药)药物组成,所以一张中药处方多有几种至几十种药物,单味药方则鲜见。

  (2)并开药物。并开是指两味药合在一起开写,如青陈皮(青皮、陈皮)、天麦冬(天冬、麦冬)、乳没药(乳香、没药)、苍白术(苍术、白术)、羌独活(羌活、独活)、谷麦芽(谷芽、麦芽)、赤白芍(赤芍、白芍)、桃杏仁(桃仁、杏仁)、知贝母(知母、贝母)、川草乌(川乌、草乌)等。如果在并开药物的右上方注有“各”字,表示每味药均按处方量称取。例如,青陈皮各6g,即青皮、陈皮各6g。如果在并写药品后未注有“各”字,或注有“合”字,表示每味药称取处方量的半量。例如,乳没药6g或乳没药合6g,即乳香、没药各称取3g。

  (3)常规用药。指每一种药的习惯用法。如黄芪、党参、当归、甘草等,习惯用生品,医师在处方上未注明“炙”、“炒”时,一般均按生用发给。处方上写“炙”,应配“蜜炙”品,如炙甘草、炙百部、炙黄芪等;处方上写药名或写“炒”、“煨”、“炙”应配清炒的药品,如韭菜子、草果仁、煨草果仁、谷芽、炒海螵蛸、炙海螵蛸等;处方上写“炒”、“煨”,应用麸皮“炒”的药品,如炒白芍、炒白术、炒天麻、煨葛根、煨木香等;处方上写“炒”、“焦”,应配“炭”的药品,如焦山楂、焦藕节、炒大蓟草等;处方上单写药名,应配“煅”的药品,如灵磁石、自然铜、赤石脂等。

  (4)附有脚注。脚注是医师在处方药名右上方提出的简单嘱咐或要求。脚注的内容有:对煎服的要求,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另煎、冲服等,配方时这些药物要单独另包。“先煎”的药物有介壳类或矿物类药,如生牡蛎、生石膏等;“后下”的一般为芳香清解之品,花类、叶类等药多含挥发油成分,久煎会使其含量损失或失去疗效;“烊化”指胶、糖类中药,如阿胶、龟板胶、饴糖等,一般不与其他药共煎,多在其他药煎成去渣后,趁热取药汁“烊化”,或另行单独用水加热“烊化”;有的药材系细小种子或具有毛茸,煎煮时容易混入煎液中,服用后引起刺激性咳嗽,另有些粘性和粉末装中药,煎煮时易沉淀于锅底引起焦化、糊化,且不易过滤,故应装在纱布袋内再与它药共煎,俗称“包煎”;要求“另煎”及“冲服”的多为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犀角、羚羊角、鹿茸等应“另煎”,三七粉、羚羊角粉、犀角末等要求“冲服”。脚注的内容还有加工方法的说明,如打碎、去心、去节、去刺、去头足、去毛、去核等。要求“打碎”的药材有杏仁、桃仁、砂仁、贝母等;要求“去心”的药材有莲心、银杏等;要求“去节”的药材有麻黄等;要求“去刺”的药材有荷梗、刺蒺藜、苍耳子等;要求“去头足”的药材有斑蟊、青娘虫、蜈蚣等;要求“去毛”的药材有枇杷叶、石韦等;要求“去核”的药材有乌梅、山茱萸等。

中药处方的安全性[3]

  处方的目的就是防病、治病,减轻患者的痛苦,恢复身体健康。安全有效是中医处方中两个重要方面。因此,中医对其处方的安全性早有明训。临症处方应遵守对症不伤人,蠲疾不损正,以保证处方的安全性。为此中医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规定。现代药物学研究表现,十八反中所列药物配伍却又相互影响药效的作用。但对于特殊情况下所用十八反配伍亦可达到治疗目的(海藻玉壶汤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中药十八反虽然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但在临床应用中仍要谨慎用之。

  慎用或不用《药典》中及重要文献中有毒性的药物。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亦能致病,更能致命”。尤其是近年来,诸多重要中毒事件的曝光,更加引起人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与关注。中药处方中的安全性便成为第一要义。

中药处方的规范对策[4]

  1.加强管理

  规范的处方的基本要求应包括对应治疗,用药准确,书写清晰完整,剂量恰当,文字规范等,需要各临床医师严格遵守。对待每一张处方都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建立适度的奖惩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处方,扣发责任者奖金,有必要时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并把处方规范与否与职称晋升挂钩,严格把关,力求在全院形成自觉使用规范处方的良好风气。

  2.加强学习与监督

  医院通过组织医生加强对中药处方的学习,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等的学习,同时定期进行业务、法律、法规等知识水平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通过选派药师去医科院校进修学习,定期邀请药中药学专家授课等方式提高药师业务素质。定期组织医务科、药学部、门诊部相关专家对中药处方进行点评,对于特别关注的问题处方,制订出相应的奖励及惩罚制度,并在全院推广应用。

  3.实行电子处方

  电子处方更加准确,快捷,方便,及时,尽快实行电子处方利于减少处方错误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怀保健.浅谈对中药处方的认识[J].光明中医,2011(5)
  2. 第九章 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药事管理学.西安交通大学精品课程
  3. 殷世美,杜鑫.浅谈对中药处方的认识[J].中国实用医药,2011(25)
  4. 袁国锋.中药处方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中药处方"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