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H關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GNH關懷(幸福指數關懷)是一個衡量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體系
- 首先,性格即個人的幸福體驗。
幸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個人的性格決定,許多研究表明,外部的客觀變數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較小,個人的幸福體驗則是比較穩定的。因為,每個人由於社會環境、家庭背景、精神氛圍、個人稟賦的不同,往往會形成不同的道德個性。另外,開朗外向的性格,有利於人們幸福感的提高,而內向的消極的性格,則有礙於人們幸福感提高。性格的不同使得個人的幸福感也存在巨大的差異。
- 其次,婚姻是個人幸福之命脈。
美滿的愛情婚姻生活,必須是建立在男女雙方相愛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男女雙方的關係才會得到提升,承擔相應的家庭婚姻責任,自覺的付出關愛,體諒對方,追求愛情中的真善美,從而體驗到幸福甜蜜的愛情婚姻生活。不道德的婚姻的認也必然會是幸福感極低的,甚至會低於沒有結婚的人或者已經離婚的人。
- 再次,事業是社會認同的幸福標誌。
事業成功的標誌說穿了,無非是名、利、地位,這些東西,就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尺度。相反,如果懷才不遇、事業無成,那肯定就不幸福。世上有人淡泊名利,但沒有人會甘願窮困潦倒或為實際生活的失敗者。因而,事業的成功程度影響著人的幸福程度。事業的成功要成為幸福和快樂,應是外在事業與內在追求的一致。僅僅追求外在成功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幸福感。因而,每個人都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種和諧協調、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局面,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從而使人們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生活和學習。
- 最後,欲望是幸福的“感受器”。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收穫是知足,古諺也說知足者常樂,說的都是同樣道理,擁有一顆流雲似水的心,超然灑脫地面臨現實,盡情地享受生活,這正是生活快樂的源泉!知足是一種美德和智慧。當人們的理想在奮鬥過程中變為現實的時候,一個人哪怕窮困、潦倒、不順,只要他的身心需要得到極大滿足,他仍然會感到無比的幸福;如果精神上出現淡漠、麻木、偏離,不管外在條件多麼豐富,多麼充實,還是沒有幸福和快樂可言,只有內在的幸福才具有本源性和實體性,是人之所以區別於一般動物的標誌之一。欲望也就成了決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此外,年齡、性別、宗教信仰等也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年齡、性別、宗教信仰都是對幸福感有所影響的因素。
GNH關懷的倫理學意義[1]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GNH關懷具有深厚的倫理意蘊,是科學發展觀的道德內涵和倫理精神的現實體現。今天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方向已經有單純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環保GDP、GNH關懷,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統籌協調發展的GNH關懷的發展觀上來,不論在指導社會發展的戰略地位上還是在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道德意義上都有其深遠意義。
- 1.彰顯以人為本的倫理理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GNH關懷堅持了以人為本,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幸福生活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首先,以人為本體現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其次,以人為本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為基礎,堅持人是目的和手段的有機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追求人的徹底解放與自由全面發展的崇高目標在現階段的具體體現。再次,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就是要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就是要創造人們的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
- 2.匡扶公平正義的基本道德
社會公平正義,是古往今來人類始終探尋的一種普遍的基本道德原則。所謂社會的倫理正義,就是“社會通過其制度安排與價值導向所體現的公正合理的倫理精神與規範持續,以及在這種倫理規範秩序的有效規導下所形成的人與人、人與群體以及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公平相待的社會倫理規範。”“它集中反映著社會對人們道德權利與道德義務的公平分配和正當要求,反映著人際關係中相會平等對待的方式和態度,反映著個人所特有的正直公平的品質。”羅爾斯說:“作為公平的正義可以說是不受現存的需要和利益的支配。它為對社會制度的評判建立了一個阿基米德支點”可見,公平正義是現代社會進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的重要依據,使協調社會各階層關係得基本準則,也是一個社會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社會在進行制度安排的過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義的原則,才能取得社會各階層人們的認同和服膺;社會在調解各種利益關係的過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義的原則,才能取得社會不同利益主體的接受和支持。關註GNH的科學發展觀充分表明瞭以滿足社會成員基本的社會公正要求為基本價值取向,通過一系列凸顯公正合理的倫理精神的制度安排和舉措,使經濟社會發展能夠真正提高人們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地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人們提供更多的自由和機會,激勵人的活力,推動社會發展,從而使社會更具凝聚力,是社會公平正義基本道德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 3.尊重個體發展的主體價值
社會與個體之間的關係問題是社會發展進程中最基本的倫理問題之一。關註GNH的科學發展觀是在繼承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思想基礎上,對社會發展的主體做出了新的表述。科學發展觀提出,發展主體是多層次的,包括社會主體、群眾主體和個體主體。三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其中社會主體和群眾主體的價值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個體主體的價值,而是要為各個個體主體的自由發展創造條件,讓個體主體發展、完善及其根本利益的實現得以順利進行。因而社會主體、群體主體的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各個體主體價值的實現過程,是廣大人們群眾的價值追求、價值創造過程。因而,一種正義的社會制度,不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增加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是在社會競爭和分配中首先保護弱者的利益。關註GNH的科學發展觀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首先應當是對個體主體價值的確認。”黨和政府的發展理念著眼點在於提供一種促進每個人充分發揮其能力的體制和機制,充分尊重個體主體價值,讓任何個人的合法權利都得到合理的尊重,對人以外的任何事物都註入人性化的精神和理念,這無不體現給予了人性化的思考和人文的關懷。
- 4.凸顯和諧可持續的發展倫理
關註GNH的科學發展觀所貫徹的基本價值取向就是和諧與可持續,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其核心是要充分認識和妥善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關係,使它們協調一致,求得互動平衡。眾所周知,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以自然資源環境作為其絕對永恆的基礎。堅持人和自然的統一性,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基本觀點。馬克思說:“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恩格斯在《自然辨證法》中也指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而關註GNH的科學發展觀就是通過對環境、資源價值的確認,要求我們重新規範人與自然環境視為同一個發展系統,不僅重視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重視環境對人類的支撐和服務價值,尊重生態環境的自我價值,保持大自然生物圈的生態平衡。它所蘊含的可持續發展的倫理精神就在於,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們應該以人類所特有的道德自覺態度協調任與自然的關係,重視自然界的權利和內在價值,尊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的多樣性,愛護各種動物和植物,保護自然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維護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讓人作為人的類本質和道德屬性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升華。
- 5.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價值實現的終極關懷
關註GNH的科學發展觀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價值的實現。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人是社會的存在物,是處在一定歷史條件、勞動條件和社會關係中的社會存在物。因而,所謂人的“價值”,“這個表述本身就說明其中隱藏某中社會關係”,是一種“超自然屬性”,是“某種純粹社會的東西”。我們對人類命運與歸宿、痛苦與解脫、幸福與完善的思索,這些都屬於個體倫理的終極關懷,它顯示了人的終極價值。現代社會是一個自由的時代,然而,自由發展到了極致,反而會陷入不自由的境地,個中原因除了理性自決能力不發達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失去了終極關懷,無所信仰,在價值世界中陷入了虛無的境地。總而言之,現代社會終極關懷不可或缺的兩大特質就是適應現代化又超越現代化。我們的最終目標不是最大化財富,而是人們幸福的最大化。人們除了要具備感知幸福的能力外,還應該具有創造幸福的能力,只有在創造的過程中,才能感知到真正的幸福,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價值目的。將人的生存與發展當作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於人。這種道德發展觀,不僅具有“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現實社會意義,更含有“人的全面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的歷史文化價值。因而,它既重視著人的社會價值,又體現著人的自我價值和終極關懷。
- ↑ 羅建文,鄧明君.從GDP崇拜到GNH關懷的倫理分析[J].倫理學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