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思維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分離思維法(Method For Separate Thought)
目錄 |
分離思維法又稱分解思維法,是指一種將研究對象進行科學的分離或分解,使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從複雜現象中暴露出來,從而使研究者能夠理清研究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以獲得新思路或新成果的思維方法。
分離思維法的宗旨是分離表象、辨別差異、剖析現象、透視本質,因而它對人們開展發明創造活動具有特別的指導意義。
分離思維法的特點[1]
分離思維方法具有使用上的簡單易行和功能上的獨特性,因此它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同時在管理、教育、經濟、規劃等工作中,分離思維方法也有特殊的方法功能。
分離思維法與合併思維關係[2]
分離思維與合併思維,相反相成。分離思維是將案件有關部分進行分離思維,合併思維是將案件中的有關部分進行合併思維,分合交替並用,各有用途,目的是一致的。分離往往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而合併常常能夠“由平凡而創新”,兩種方法的結合使用,更能發揮其雜交優勢。
分離思維法的實例分析[1]
例如,德國化學家歐立希研製滅蟲藥606即是分離思維方法的一項重大成果。致力於研製殺滅錐蟲藥的歐立希,曾由於思路不對屢遺失敗。後來他從一份化學雜誌上得知,“阿托什爾”藥能夠殺死錐蟲。然而,凡是使用該藥的梅毒患者和非洲昏睡病人,在殺滅錐蟲的同時他們的雙眼也都失明瞭。面對如此嚴峻的副作用,有人乾脆就放棄了再將阿托什爾作為殺滅錐蟲的藥物來使用。可是歐立希卻與眾不同,他這樣想:能不能既保持藥物的殺蟲功能,又不毒害人的視神經呢?就是說設法將阿托什爾藥品治病和傷人這兩種正副作用分離開來,使其成為專治錐蟲病的無毒良藥。正是在這種分離(分解)思維方法的指導下,歐立希經過無數次艱難曲折的實驗以後,終於找到了改變藥品化學結構式的巧妙辦法,從而把致人眼瞎的結構基團從藥品的分子結構式上分離出去,在1907年研製成功專治錐蟲病的一代良藥606,受到了醫葯界的高度贊賞。又如,美國精神生物學家斯佩里為了研究大腦兩個半球各自的功能,他在分離思維方法的啟示下,將連接猴子兩個大腦半球的神經橋梁肪服體切斷,由此造成了兩個互相獨立的大腦半球(被稱為“裂腦”),結果發現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有關兩半球功能的新奇現象。後來在魔癰病人身上也做了切割脫服體的“裂腦人”研究,終於查明人的左腦對於語言性信息的處理能力較強,右腦對於非語言性信息的處理能力較強,也就是說,左腦在抽象思維方面占優勢,右腦在形象思維方面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