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
目錄 |
寒蟬效應是一個法律用語,一個新聞傳播學領域的名詞。特別在討論言論自由或集會自由時,指人民害怕因為言論遭到國家的刑罰,或是必須面對高額的賠償,不敢發表言論,如同蟬在寒冷天氣中噤聲一般。寒蟬效應的發生,將導致公共事務乏人關心,被視為過度壓制言論或集會自由的不好後果,此況在國家戒嚴時期特別顯現。
寒蟬效應源自於美國。雖然早在1950年美國已經在使用。然而,進一步明確使用,是在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小威廉·布倫南(William J. Brennan),用在司法判決中,作為一個法律術語。寒蟬效應是指對言論自由的阻嚇作用 —— 即使是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在一般情況下,寒蟬效應經常以法律或不明確行動施加不必要的負擔,來禁止合法的講話。
- 寒蟬效應衍生的道德困境[1]
在南京,一位騎車老人深夜摔傷,為防過往汽車碾軋,十多位市民自發圍成一圈對其進行保護,更有人取來手電筒筒,示意過往車輛避讓。但直到20分鐘後救護車趕到,始終都無人敢靠近老人對其施以援手。調查顯示,僅7%的人會扶起摔倒老人,其餘的人稱擔心惹麻煩。
面對摔倒而無助的老人,敢於施以援手將其扶起者竟不足一成!這不禁令人想起同樣發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給人們內心帶來了某種“寒蟬效應”的衝擊波,更對當下之社會風氣起到了一種消極引導。受“彭宇案”糊塗判決之“寒蟬效應”的影響,致使市民間的互信鏈條發生更為嚴重的斷裂,以致人們一旦遇到類似情景,便變得臨危而“懼”、見義“怯”為了。
- 罵學生“遲到大王”臺灣一教師遭拘役40天
南投鳳鳴中學,教師張永福訓誡遲到學生,未料被判拘役40天。”未料遭學生家長提告,南投地方法院簡易法庭昨依公然侮辱罪判張老師拘役40天,可易科罰金新臺幣4萬元。”南投縣教師協會理事長王汝傑說:“聽到此判決很震撼,恐引發寒蟬效應,讓老師不敢管學生,實非孩子之福。
- 輕易興訟恐出現寒蟬效應
孩子教養責任大部分在家庭一味指責老師不公平若形成不管不教氛圍非孩子之福。報載小六女生公然對男導師講黃色笑話,遭導師糾正並用手指夾她鼻子,還說“女生講這種話,人家會認為你很色”,家長提出告訴,民事部分判決女學生敗訴,刑事的傷害幼童罪部分,判處男導師拘役五十五天,公然侮辱罪部分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