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零工经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零工经济(Gig Economy)

目录

什么是零工经济

  零工经济指的是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方式。[1]

  美国学者黛安娜·马尔卡希在《零工经济》一书中这样描述零工经济时代的工作方式:用时间短、灵活的工作形式,取代传统的朝九晚五工作形式,包括咨询顾问、承接协定、兼职工作、临时工作、自由职业、个体经营、副业,以及通过自由职业平台找到的短工。[2]

“零工经济”与“打零工”的区别[1]

  零工经济的劳动者与过去所熟知的个体户打零工的根本区别是,他们依赖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分发和流程组织。在经济学家的语境中,零工经济是一种新型雇佣关系,平台将替代企业,成为用工的主要连接体。

零工经济的发展与繁荣[1]

  2018年12月12日,Edison Research发布了一份报告:《2018美国的零工经济(Gig)》(Americans and the Gig Economy)。报告显示,几乎四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在零工经济(Gig)中赚钱。商业调研结果显示, "零工" 工人占美国劳动力的 34%,到2020年将增长至43%。

  在中国,零工经济其实也早就有发源。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 80 年代中期,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从起步走向蓬勃发展,但是大多数企业一缺技术,二缺设备,三缺市场门路,关键还是缺少懂技术、会使用生产设备的技术人员。于是,当时的乡镇政府和企业从城市下放或退休在本地的干部和技术工人,或者通过种种关系从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工厂和科研机构聘请工程师、技术顾问和师傅,来帮助解决使用机器、开发产品、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技术难题。

  这些被称为「星期日工程师」的技术人才来自大城市里各个不同的行业,但是,他们都会利用当时一周唯一的休息日到乡镇企业去攻坚克难,实现了科技创新资源的按需市场化配置。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出于改善自身生活状况的需求,从而进行一些兼职,这种情况也十分常见。但由于大部分人在思想意识上还是希望加入一个组织来工作,同时信息科技不够发达,不能够很好地撮合供需双方,因此零工经济没有得到大规模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零工经济有了更加合适生长的土壤。2008 年之前,以「猪八戒网」为例,从基于互动式问答的知识分享网站到众包平台,基于知识和零工的分享经济完成了萌芽阶段的发展。而2009 年至今,国内众多领域的分享经济型企业全面开花,包括滴滴出行在内的分享经济形态大量涌现。传统企业方面的一些变动也映衬着零工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宝马、奔驰、奥迪等汽车巨头进军以租代售、停车共享等领域;海尔集团提出了「人人创客」的转型战略;用友集团则聚焦于分享经济模式,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这都使得零工经济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零工经济繁荣的原因[1]

  (一)经济产业层面:知识经济和服务产业的不断发展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当前的经济形态特征之一,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形态已经体现出了很强的知识经济的特征,而知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经济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知识作为一种软要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更少地依赖组织协作,而是通过个人更加自由的形式独立嵌入到社会生产活动中。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就在《管理人的未来》中畅想过未来知识工作者的形态,预言过零工经济的可能性。

  服务产业: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性产业将会比重不断增大,社会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分化,需要的服务性工作越来越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环境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有将业务外包的冲动,将其中的很多订单,外包给零工经济工作者,从而使自身的组织实现精简化。而在供给方,能够提供按需服务的工作者也越来越多,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相应知识水平的劳动者不断增加,创造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供给。

  著名经济学家科斯的「科斯定理」,指出了企业的边界在于交易成本、谈判成本和管理成本的相对比值。无疑,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交易成本降低,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和大企业病的凸显,使得人们越来越愿意将把企业的边界缩小,将市场变得更大。因此很多企业在内部也建立了企业的内部市场,还有一些企业则建立了全新的劳资关系模式,将一部分劳动者转型为合伙人,劳动关系发生了变化;并将更多的业务外包给市场进行,产业链和价值链得到了重塑,这是零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因。各种网络平台使得供需撮合更为方便,从而提供了很大程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二)社会心理层面:迎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需求

  相对于70后和80后,90后在物质更加富裕、信息传播更为扁平化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技能相对更加多元化,也越发向往自由和更加自我,对于传统科层制的组织天然有着不信任感和畏惧感,愿意选择以更加自由的方式来工作。

  (三)人口结构层面:二胎大潮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

  伴随未来二胎大潮的来临,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能按照传统方式上班的人群数量将更多,照顾老人和接送孩子,都会耗费大量的家庭劳动和时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对于这些无法按照正常上班考勤的人而言,零工经济无疑是很好的机会。而由于大城市相对比较高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也会有很多有着全职工作的人,选择以零工经济方式来补充收入。

  (四)技术层面:网络生产工具的技术进步

  从技术来看,各类网络生产工具的发达使得各种劳动可以更好地在线化。很多网站与平台都提供了网络外包服务,方便人们在网上申请工作并获得收入,滴滴等共享经济平台更是吸引了大量司机的加入。生产工具的在线化和沟通成本的降低,使得加入零工经济更为容易。

  (五)媒体层面:媒体宣传的作用

  近年来的媒体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加容易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其他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发展路径,在媒体传染性和示范作用的影响下,人们看到了很多基于零工经济改变自身状况的案例,会更加乐于改变自己的现状,加入到零工经济的队伍中。而媒体对于零工经济的宣传,使普通人对于零工经济有了更大的接受空间。

零工经济存在的问题[1]

  (一)零工经济缺乏保障性

  获得保障是人的天性之一,而零工经济目前还缺乏保障性,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零工经济平台和从业人员形成的,是具有新型特点的劳动关系,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因此在保障上还有死角没有覆盖。

  在国外,意大利法律中,有类劳动者的规定,类劳动者处于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之间,有相应的法律保障。

  在中国,2019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提交了《关于完善零工经济群体参保制度的建议》的议案。高友东建议,把零工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层面落实,保障他们在面临劳动纠纷时能清晰认定身份,确认劳动关系。规范雇佣零工人员的企业或平台,要求其按规定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

  (二)零工缺乏交流空间

  人其实都是需要交流的空间来磨练自己技能,提升沟通水平的。管理学指出,现场沟通的效果,是不能被网络沟通代替的,现场人与人的互动所形成的激励和灵感,能够使得组织的效率更高。如果未来的工作完全是以零工形式存在,则有可能会降低效率。传统的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即需要人按时在某个固定地点工作的形态,仍然有着一定的意义。

零工经济的适用性[1]

  零工经济并不适合于所有人。零工经济要求非常高的个人素质和个人管理能力,一旦进入零工经济状态,那么个人需要掌握多种技能,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和抵御能力。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判断是不是适合零工经济这种方式。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0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陈cc.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零工经济"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83.192.88.* 在 2016年11月9日 11:18 发表

I am doing Gig Economyp

回复评论
M id d4daa50f4e421060e0837f36e88c5f0f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2月14日 15:15 发表

lbwnb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