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预防性监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预防性监管

  预防性监管是监管当局通过采取积极的监管策略,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成立之时,对其设立条件、组织结构、经营项目、营业区域、资本要求和内控系统等所进行的监管。预防性监管是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的一种,它是金融监管中的经常性、业务量最大的工作。

预防性监管的内容

  预防性监管的具体内容包括:注册登记管理;资本充足性管理;清偿能力管理;银行业务活动管理;贷款集中程度管理;外汇业务风险管理;贷款的国家风险管理;管理评价;报表分析。即预防性监管,包括下列五个方面:市场准人监管;资本充足性监骨;资产流动性监管;贷款集中性监管;对其他业务活动的监管。

预防性监管的问题现状

  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及业务经营进行预防性监管,是防止金融风险、维护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并且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在不少方面还不甚完善。主要表现为:

  1.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把关不严。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看,对市场准入的控制是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定发展的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将那些有可能对存款人利益或金融体系健康运转造成危害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并使金融机构的设立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监管的情况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金融机构批得过多;二是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审核不严;三是注册资本不够充足;四是越权审批和擅自乱设机构的现象时有发生。

  2.资本充足率不足。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但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高,多数达不到8%的要求。

  3.金融监管缺乏一套规范的科学的定性标准和定量指标体系。如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对违法违规的处罚,对法定代表人的知识、经验、管理能力监督等,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带有较大主观性和随意性。

预防性监管的完善措施

  完善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有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应加强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管。对申请设立的商业银行一定要从严控制,审批金融机构除应坚持法定条件外,还应从经济发展的金融市场需要的角度进行审查。对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的,应严肃查处。此外,还应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第二,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主要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途径筹集金融机构的资本金

  第三,加强对金融机构清偿能力监管。请偿能力监管的核心问题是资本的流动性问题,其关键是对不同负债的对比。如果银行各种负债之间不保持一定的比例,那么就可能因资本流动性不足而发生支付问题。在这方面,一些国家的经验可供借鉴。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规定所有银行必须保持其负债基数6%的现金余额,还要求银行保持相当于其负债基数20%的流动资产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Kane0135,Cabbage,Dan,Zfj3000,wasd,Lin,刘维燎,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预防性监管"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