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项目生产条件评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项目生产条件评估[1]

  项目生产条件评估是要分析项目建成或交付使用后的生产条件是否具备,即项目所需要的资源原材料及燃料动力的保证程度,交通运输和通信条件是否完善,外部协作配套条件特别是基础设施条件是否能满足项目的需要,项目有无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环保措施能否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以及人力资源的保证程度和经济性。

项目生产条件评估内容[2]

  一、资源条件评估

  (一)自然资源条件评估

  自然资源是项目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源的内容非常广泛,项目资源条件评估中的资源是指狭义的资源,即项目所需要的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能量的自然资源,如各种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各种能源等。无论何种资源都具有在数量上的有限性和相对稀缺性及在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两大特点。所谓项目资源条件评估,就是为了使项目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特点,通过对资源的分布、储量、品位、开采利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等所进行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资源条件评估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为项目提供的资源报告是否落实可靠。矿产资源要有国家矿产储备委员会批准的关于该资源储量、品位、开采价值以及运输条件的报告。各种矿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组成是大不相同的,而且每种类型矿石的处理都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在项目评估报告中应提供对矿产品的物理、化学和其他性质的详细分析。

  (2)分析和评价项目所需资源的种类、性质。如是矿产资源,还是农产品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是矿产资源,则要分析和评价其矿床规模、类型特征、矿体形态及其大小、矿体埋藏条件、矿石质量、矿石含有其他元素成分及选矿需要的详细情况。农产品资源应依据过去农产品资源供应产量及其部门分布数据,估算有关农产品的目前供应与今后可能获得的品种和数量,对农产品资源,还要注意农村经济发展及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

  (3)分析和评价项目所需资源的供应数量、质量、服务年限,开采方式和供应方式,成本高低及运输难易等。

  (4)分析和评价技术进步对资源优势利用的影响。如石油的加工深度对石油资源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很大影响。

  (5)分析和评价稀缺资源的供需情况,注意开发新资源的前景和寻找替代途径。

  (6)农产品资源要分析其质量、供应数量和来源,同时要注意观察农村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

  (二)劳动力资源条件评估

  劳动力资源是指能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包括项目所需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知识密集型项目和劳动力密集型项目形成制约。一个项目所拥有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数量、素质、经验构成一个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资源条件的评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项目投产后需要新增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来源、成本及培训规划,分析劳动力的保证程度。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提出企业主要工种的技术水平要求,结合人员来源和素质制订培训计划,需送国外培训人员要单独列计划,说明培训国别、人数、培训方式、时间及出国培训的必要性。遵照国家或行业现行规定的职工培训费定额进行培训费用估算,并将估算总额列入固定资产投资

  (2)分析新增技术人员的来源、数量、技能要求、质量和落实情况,以便分析项目投产后劳动力和技术力量的保证程度。

  (3)重点分析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素质薪酬水平及服务本项目的可能性。

  (4)对于小型更新改造项目,所需人员一般可由原企业调配,需要新增的人员不多,因此,首先要了解这类项目现有劳动力能否合理调配、技术水平能否适应。

  二、原材料供应条件评估

  原材料供应条件是指项目在建成投产后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各种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等的供应数量、质量价格、供应来源、运输距离及仓储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它是工业生产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每个项目所需的原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在项目评估阶段,没有必要对项目所需的全部原材料进行分析评价,应着重对几种主要的或关键性的原材料的供应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原材料供应条件评估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原材料的供应数量分析

  即分析和评估原材料的供应数量能否满足项目的要求。对于工业项目来说,如果所需原材料没有稳定的来源和长期的供应保证,其生产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在评估时,应根据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选用的工艺技术和使用的设备来估算所需原材料的数量,并分析预测其供应的稳定性和保证程度。

  2.原材料的质量分析

  一般来说,投人物的质量性能特征对特定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程度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分析其是否符合特定项目对这些投入物在质量和性能上的要求。

  3.原材料的价格分析

  项目主要投入物的价格是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不但要观察主要投入物价格目前的变化动向,还要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要充分估计到原材料供应的弹性和互补性,以保证原材料的合理替换和选择,这实质上是体现了资源优势利用和加工工艺的经济合理性。

  4.原材料运输方式分析

  项目所需主要原材料运输距离的远近及运输方式的选择等对项目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成本的高低都有很大的影响。由国内供应的原材料要注意就近取材,选择合理经济的供应距离和运输方式,以保证项目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成本的降低。在分析评估原材料供应条件时,应对运输能力和运输费用进行计算。对于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须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5.原材料的存储设施条件分析

  为保证项目产品的连续生产,应重视原材料存储设施的建设。原材料供应条件包括合理的储备量,在评估时,应分析拟建项目存储设施规模是否适应生产的连续性,其原材料的储备量是否合理。

  6.原材料国产化可能性分析

  原材料的供应,首先要立足于国内。如果必须从国外进口,则应对为何需要进口原材料和其他投入物说明理由。进口原材料一定要注意供应的稳定性和运输环节,一旦国外供应来源有变化时需采取应变措施。同时还要预测用国产原材料替代的前景。

  总之,评价原材料的供应条件的目的是选择适合项目要求的、来源稳定可靠的、价格经济合理的原材料,作为项目的主要投人物,这样可以保证项目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燃料及动力供应条件评估

  燃料、动力是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的物质保证。建设和生产中所需的燃料通常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所需动力主要有电力、蒸汽和水等。

  燃料及动力供应条件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析和评价燃料供应条件

  项目所需燃料的需求量能否得到满足,首先要依据产品生产过程成本、质量、区域环境对所用燃料的要求,来选择燃料种类。其次要分析燃料供应政策、供应数量、质量、来源及供应方式。如果是消耗大宗燃料的项目,还要落实燃料的运输及储存设施。

  2.分析和评价供水条件

  要计算项目生产和建设所需用水量、供水价格对成本的影响,分析项目对水源和水质的要求;分析是否有节水的循环设施、污水净化设施,并估算水源、供水泵站及管网等供水设施的费用

  3.分析和评价供电条件

  电力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对耗电量大而又要求连续生产的工业项目(如轧钢项目),需要分析估算项目最大用电量、高峰负荷、备用量、供电来源,要按生产工艺要求计算日耗电量、年耗电量以及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还需计算变电所、输电线路及自备电厂的功率及其投资.要尽可能保证动力供应的稳定性。

  4.分析和评价其他动力供应条件

  在评估时.还要对产品生产中所需的其他动力(如蒸汽、煤气等)的总需要量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分析自备设施投资、规模及设备选型、管网布置的合理性。

  四、交通运输和通信条件评估

  交通运输条件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从而也直接影响着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因此,交通运输条件是项目生产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关键环节。对交通运输条件的分析和评价,重点应注意运输成本、运输方式的经济合理性、运输中各个环节(即装、运、卸、储等)的衔接性及运输能力等方面。

  项目的运输条件分为厂外运输条件和厂内运输条件两个方面。厂外运输涉及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物资类型、运输量大小及运输距离等。根据这些因素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及运输设备,对铁路、公路水运作多方案比较;厂内运输主要涉及厂区布局、道路设计、载体类型、工艺要求等因素。厂内运输安排的合理适当,可使货物进出通畅,生产流转合理。

  通信是指电话和网络系统,它们是现代生产系统顺利运转的保证条件之一。应重视有关通讯项目的同步建设问题。主要分析当地是否具备便捷发达的通讯设施和项目对通讯条件的要求。

  五、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和同步建设条件评估

  外部协作配套条件是指与项目的建设和生产具有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协作企业的条件,协作企业可能是为项目生产提供半成品、零部件和包装物的上游企业或项目为其提供产品的下游企业等。

  对于上游协作企业,主要应调查协作企业对项目所需零部件、半成品、包装品的供应能力、规格型号、交货期和运输条件,以及协作厂的地址及技术力量,从而分析协作企业的保证程度。此外,还要分析协作企业提供的货物的质量、价格运输费用对项目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影响。对于下游协作企业,应在分析产品需求时考虑本项目与下游企业的配套问题,最好与其签订购销合同,把供需关系固定下来,使产品能顺利售出。

  同步建设是指项目建设、生产需要、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大型项目,应考虑配套项目的同步建设和所需要的相关投资。应当认真分析评价项目的上、下游企业内部配套项目及在建设进度上、生产技术上和生产能力上的同步建设问题。在时间上同步,就是相关项目的建设在时间安排上衔接,同时建成投产,同时发挥作用;在技术上同步,就是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与上下游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能充分发挥作用,产生综合经济效益;在生产能力上同步,主要是指分析研究相关项目之间的生产能力的相互适应问题。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徐强,董正信主编投资项目评估.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1版.
  2. 徐强主编.投资项目评估.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0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ne409,方小莉,y桑,连晓雾,Lin.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项目生产条件评估"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王琳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1月3日 14:37 发表

非常有用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