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氏量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邱氏量法(CHIU)是邱一平先生,依股价水平座标值,换算成成交量涨跌比例,将量与价同时导入公式运算后研制而成。本指标是价量类的钱龙经典指标,可视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成交量,消除传统成交量忽高忽低的不确定性,对于量价是否配合的问题,提供了相当可靠的参考。
在常规的技术分析中有一种观点:“量比价先”。当量能放大到最大的时候,常常意味着头部的到来;当量能缩小到最小的时候,常常意味着底部的出现。但是常规的量能柱状图可能有模糊的概念,即当地量出现以后,大多数人认为底部即将出现,可是事与愿违,股价常常盘整后又创新低,同时成交量也爆出更低量,让人琢磨不透;反之在量能放大的时候也是如此。这使得由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常常出现失误。
1、股价下跌出现后,成交量会忽高忽低,但CHIU却呈现红色柱状逐渐缩小的过程,符合价跌量减的理论,表明还没有出现底部的迹象。当红色柱状不再缩小时,同时股价也处于反复的状态,可以认为量能已缩小到最小。前期曾出现最低的成交量就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低量,而此时CHIU所对应的成交量反而是放大的,这就是邱式量法同传统价量理论的不同。
2、 当股价出现上涨后,情况与上相反。
3、 当CHIU向上递增或超越其平均线时,为买进时机。
4、 当CHIU向下递减或跌破其平均线时,为卖出时机。
5、 结合图形分析:图形凹陷的区域,股价容易形成底部。
6、 结合图形分析:图形凸出的区域,股价容易形成头部。
注意:在周线图上运用CHIU能更好的发现底部和顶部的信号。
以上证指数的周线图为例,当指数从2245点下跌到1339点的过程中,如果按照常规的量价分析来判断底部的话,成交量图中第一个圆圈可能被认为是最低量(其创出了下跌过程中的第一次可被考虑的低量,达到了半年来的最低量),通常被认为低量低价,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底部。但事与愿违,虽然此后的成交量开始放大,但股价颓势依然。观察CHIU指标却一直显示红柱有规律的递减,此后也是如此,符合价跌量减的正常情况,表明此时成交量的低量底价解释不成立。而在CHIU图上的圆圈才代表真正的低量出现,是筑底的关键,随后,在K线图上我们看到了1339点的低价(此时CHIU上穿平均线,预示可以买入)。
上证指数中一开始邱氏量下面有绿柱子,现在这几年就没有绿柱子了,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