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族主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网络民族主义(Online /Cyber Nationalism)
2003年《 国际先驱导报》 中关于“京沪高速铁路撞上民族主义浪潮”的报道中关于“网络民族主义”一词的使用被学界公认为“网络民族主义”概念在我国的首次提出。
网络民族主义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事物,它是指“网络空间中的民族主义行为的总称,是民族主义在网络条件下的新发展,它以网络作为平台、途径、工具和手段进行相关的表达、传播和行动”。
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从90年代兴起到今天,产生了“愤青”“白干五”“小粉红”等群体,不同群体特征鲜明,却又相互影响、共生共存。
网络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网络民族主义催生了公民意识的生成,扩大了民众政治参与、表达和交往,是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的新动力。不仅对全球化条件下民族精神的重塑具有激励凝聚功能,而且具有强化政府执政合理性的政治功能。网络民族主义舆论与政府外交部门可以实现互相配合、相互补充,最大限度保护民族利益。网络民族主义的消极作用体现在“群体极化”下的语言和行为暴力,盲目排外所带来的狭隘性极端性不利于优良民族精神培育以及网络语言的空洞化脱离实际导致最终的无效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