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中央音乐学院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他们分别是建于1927年的燕京大学音乐系、1939年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1940年的南京国立音乐院、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香港、上海的中华音乐院, 以及建于1948年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等,其主体是南京国立音乐院。1958年学院由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原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1960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历任院长为:马思聪、赵沨、吴祖强、于润洋、刘霖,现任院长王次炤。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单学科高等学府,自建院以来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完整音乐教育体系。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音乐教育系、声乐歌剧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交响乐学院、基础教育部、附属中小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以及设在教务处的古典吉他、手风琴和电子管风琴三个专业方向的直属学科等教学部门。此外,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
2001年建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02年成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5年,亚洲第一所以培养和训练乐队演奏人才的机构——交响乐学院在学校成立。学院设有社会音乐教育部和海内外社会音乐考级委员会,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同推出“全国音乐等级考试”。学院还附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和环球音像出版社等机构。中央音乐学院形成了集音乐教育、表演、创作、研究、出版、社会音乐教育为一体的,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比较齐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高等音乐学府。
我院的师生、校友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音乐作品,出版教材、著(译)作数百种。学术性季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行国内外,是全国音乐类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唯一拥有教育部名栏的期刊。学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种音乐比赛中屡屡获奖,据统计,自建院以来,获国内外各类奖项共计2405 人次,其中,音乐创作奖401人次(国际57人次),音乐表演奖2004人次(国际467人次)。1985年以来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10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81项。1989年以来,林耀基教授的“小提琴教学”、郭淑珍教授的“声部确定及训练的科学”、于润洋等教授的“音乐美学教学成果”和吴祖强等教授的“作曲教学成果”分别在教育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 作为全国专业音乐表演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中心,学院经常举办国内外重要的演出和学术活动。一年一度的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周等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并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是重要的专业音乐会演出场所,每年有来自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家举行高水平的音乐演出,许多当代重要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在这里首演。同时,学院还十分重视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和教学演出活动,包括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上演歌剧和音乐会,以及参加音乐普及演出。
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音乐人才向往的地方,吸引了大批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来院学习,培养了众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表演艺术家,他们一直是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许多在国内外重要音乐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包括几十位国家级院、团的艺术总监、团长和音乐学院的院长、校长。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音乐家,活跃在国际和国内的音乐舞台上,其中有的作为独奏(唱)家在世界各地巡演,有的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担任主角,在纽约爱乐乐团、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德国慕尼黑歌剧院、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新加坡交响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澳门乐团等担任音乐总监、指挥或首席。
多年来,学院一直遵循“开阔的学术视野,广泛的对外交流”这一基本的办学原则,十分重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工作,每年都聘请众多国外著名音乐家和学者来院讲学或任教,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讲学和演出。学院还聘请国际著名音乐家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包括世界著名作曲家潘德雷兹基、谢德林、古柏杜丽娜,指挥家小泽征尔、祖宾-梅塔、巴伦博伊姆,钢琴家阿什肯那齐、巴杜拉-斯柯达、莱昂-弗莱舍尔、波格莱里奇、艾森巴赫,小提琴家梅纽因、斯特恩、帕尔曼、克莱默、文格洛夫,大提琴家罗斯托洛波维奇、格林豪斯、马友友、麦斯基,歌唱家贝尔冈齐、帕瓦罗蒂、多明戈、西尔斯、杰西-诺曼等,他们定期和不定期地来学院访问,举办大师班和演出。由学院师生组成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附中少年交响乐团及附小室内乐团多次出访欧、美、亚、非各国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获得广泛赞誉。学校还与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等世界著名音乐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国内最大的专业音乐图书馆,馆藏各种载体资料已逾50万件册。同时电子资源覆盖书籍、乐谱、期刊、音视频,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专业音乐资源电子库,拥有《馆藏音乐书籍全文库》、《馆藏音乐乐谱全文库》、《音乐核心期刊全文库》、《馆藏音像资料点播库》等数据并能全文检索的电子图书馆。图书馆还收藏有中国当代作曲家的手稿及资料,以及许多珍贵的文字和音响资料。参考书阅览室、附设的大阅览室和设备先进的视听室为师生提供了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及良好的视听设施。
郭淑兰: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工作。负责干部组织、统战、院务委员会、中心组学习工作。
王次炤: 院长
主持行政工作。负责教学、学术(学位)委员会、教师聘任委员会、学报工作。
李 续: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负责党委日常工作、学院办公室、财务、基建、工会、教代会工作。
逄焕磊: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负责纪委、学生、宣传、安全保卫、社教工作。
徐昌俊:副院长
负责人事、外事、附中、离退休工作、出版社工作。 周海宏:副院长
负责科研、图书馆、行政办工作;协助院长负责教学管理工作。
俞 峰:院长助理
协助院长负责艺术实践工作。
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并于2003年设立了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事部、教育部共同审批通过的第一批全国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艺术)为全国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共计1897人,其中本科生1468人,博士生69人,硕士生360人,留学生41人;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学生共4475人,附中、附小学生共906人(学院外附中校区)。几十年来,学院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教师总数为3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7 人,硕士生导师166人;专任教师281人,其中教授85人,副教授8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在教学科研中,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单学科高等学府,自建院以来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完整音乐教育体系。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音乐教育系、声乐歌剧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交响乐学院、基础教育部、附属中小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以及设在教务处的古典吉他、手风琴和电子管风琴三个专业方向的直属学科等教学部门。此外,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
中央音乐学院校园分两个校区,校区本部为西城区鲍家街43号,占地面积54446.54平方米。校园东区毗邻本部,占地面积为6735.3平方米。教学区校舍建筑面积为87485.33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有68855.51建筑平方米,图书馆面积约4070.62平方米。目前,学院正在努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和“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总面积3.6万平方米的新教学综合楼施工接近尾声,即将投入使用。这是一座集课室、琴房及各类功能先进、设施完善的排练场所为一体的教学设施。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学校东区拟将建设未来的学生公寓及新音乐厅,总计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这一计划实现后,学院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都将得到根本性改变。届时,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用房与设施也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