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武漢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WuHan University)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

武漢大學網站網址:http://www.whu.edu.cn/ (中英文)

目錄

武漢大學簡介

  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武漢大學的歷史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綜合性大學。1948年,英國牛津大學致函國民政府教育部,確認武漢大學文理學士畢業生平均成績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級生地位”。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誌將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2003年武漢大學110年校慶之際,丁肇中等來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人登陸珞珈講壇,武漢大學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學術殿堂的魅力。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等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6個院系以及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武漢大學現有108個本科專業,一批高水平的優勢特色學科享譽海內外20個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8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00個二級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81個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還設立有23個博士後流動站

  武漢大學綜合科研實力十分雄厚,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及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優良的學術傳統、濃郁的文化底蘊、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充滿活力的創新機制,推動武漢大學取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社會效益顯著,學術影響日益深遠。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在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到處都留下了武大學人的身影和印記。學校先後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抗SARS多肽藥物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雜交稻、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係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為有關部門提供科學決策的理論依據和實施方案,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大型漢語工具書《故訓彙纂》、跨學科的SARS對策研究等成為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服務社會的標誌性成果。

武漢大學的校史沿革

武汉大学校门
放大
武漢大學校門
  • 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創辦自強學堂,開設方言(即外國語言)、算學、格致、商務四門,專門培養外語和商務人才。
  • 1896年,礦務、化學學堂併入自強學堂。
  • 1902年,自強學堂遷至武昌東廠口,改名為方言學堂。
  • 1911年,方言學堂被迫停辦。
  • 1913年,以原方言學堂的校舍、圖書、師資為基礎,改建成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設英語、博物、數學物理、歷史地理等四部。
  • 1922年,改四部為8系,即教育哲學系、國文系、英語系、數學系、理化系、歷史社會學系、生物系、地質系。
  • 192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改名為國立武昌師範大學。
  • 1924年,國立武昌師範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
  • 1926年,國立武昌大學、國立商科大學、省立醫科大學、省立法科大學、省立文科大學以及私立文華大學等合併,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設有大學部和文、理、法、經、醫、預6科、17個系2個部。
  • 1928年,改組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下設文、理、工、法四個學院。
  • 1932年,由武昌東廠口遷入珞珈山新校舍。
  • 1936年,成立農學院,成為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15個系以及2個研究所的綜合性大學。
  • 1938年,學校西遷四川樂山,農學院併入中央大學
  • 1946年,恢復農學院,設立醫學院,武漢大學遷回武昌珞珈山。設有文、法、理、工、農、醫6個學院21個系8個研究所。
  • 1950年,湖南大學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與土木系水利組合併,成立水利系。武漢大學醫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與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併成中南同濟醫學院(現同濟醫科大學)。
  • 1952年,河南大學等校的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與武漢大學水利系合併成水利學院。武漢大學農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與湖北農學院合併成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礦冶系調入中南礦冶學院
  • 1953年,工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成立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理工大學)。
  • 1954年,水利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成立武漢水利學院(現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1956年,恢復哲學系。
  • 1958年,恢復外文系。
  • 1966年,在鄂西北襄陽隆中建立襄陽分校。
  • 1970年,在湖北荊州地區建立沙洋分校。
  • 1977年,襄陽分校、沙洋分校停辦。
  • 1978年,從理科中分出三個新系,即電腦科學系、空間物理學系、病毒學及分子生物學系。
  • 1984年,成為全國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經濟與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學院。
  • 1986年,經濟與管理學院分為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成立法學院。
  •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建築學系。
  • 1990年,成立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 1992年,成立政治與行政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 1993年,百年校慶盛典。
  • 1994年,空間物理學系與無線電信息工程學系合併,成立電子信息學學院。
  • 1995年,成立新聞學院。
  • 1996年,成立旅游學院、律師進修學院、哲學學院。
  • 1997年,成立文學院、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理學院、化學學院。
  • 1998年,成立歷史文化學院、留學生教育學院。
  • 1999年,院系重組,由16個學院、3個直屬系改組為9大學院,即:人文科學學院、法學院、商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大眾傳播與知識信息管理學院、數學與電腦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科學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 2000年8月2日,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成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的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武漢大學共有四個校區,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5個學院(系),開設有124個本科專業。

  人文科學學部: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學院、國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藝術學系

  社會科學學部:信息管理學院(含國家保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學院、社會學系

  工學部:水利水電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動力與機械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理學部: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信息科學學部:電腦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國際軟體學院、測繪學院、印刷與包裝系

  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健康學院(對外保留“HOPE護理學院”牌子)、藥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醫學職業技術學院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5個,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生物學、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國家重點學科(17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金融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基礎數學、凝聚態物理、無線電物理、分析化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學下二級學科)、電腦軟體與理論、口腔基礎醫學、社會保障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文學、法語語言文學、空間物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2個):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城鄉規劃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武漢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訓釋義

  為繼承和發揚我校的光榮傳統與優良校風,激勵全校師生員工不斷煥發精神,刻苦學習,嚴謹治學,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1993年第一次校務委員會審議,武漢大學新校訓定為:

  自強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尊自重,不斷自力圖強,奮發向上。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就事業當以此為訓。我校最早前身為“自強學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語。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我校30年代校訓“明誠弘毅”就含此一詞。

  用“自強”、“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義,又體現了我校的歷史縱深與校風延續。

  “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拓新”,意為開拓、創新,不斷進取。

  概言之,我校新校訓的整體含義是: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刻苦學習、積極奉獻的偉大志向,以堅毅剛強的品格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績,辦好社會主義的武漢大學,不斷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人才培養

武汉大学的樱花
放大
武漢大學的櫻花

  邁入新世紀的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和管理學等11大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0個學院以及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現有105個本科專業,217個學科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2個一級學科和143個二級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註重特色,突出創新;追蹤國際前沿,加快交叉滲透,武漢大學的學科建設快速向前發展,一批高水平的優勢特色學科享譽海內外,學校擁有20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有20個學科被列為國家"211工程"第二批重點建設項目,22個學科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珞珈山上英才雲集。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千4百餘人,其中正副教授2千1百餘人,博士生導師655人。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87 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著名的人文社會科學名師在這裡著書立說,耕耘講壇。近幾年來,一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在國內外學術界嶄露才華,擔當起百年名校再鑄輝煌的歷史重任。

  武漢大學綜合科研實力十分雄厚,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8個國家專業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6個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面對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迫切需要,武漢大學率先提出"三創教育"的新理念,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與創業能力,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圍繞建設研究型大學的定位,註重培養高層次人才,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逐步擴大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招生規模,強調研究生獨立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如今在校學生規模達4萬7千餘人,其中研究生1萬5千餘人。他們在諸多全國性的競賽活動中奪得了多項桂冠,有7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武漢大學這座如詩如畫的高等學府,開啟了多少催人奮進的青春之旅,奏響了多少氣勢恢巨集的創業樂章。從這裡,走出了近30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僅兩院院士就有70餘人,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武漢大學的校區校園

武汉大学全景
放大
武漢大學全景

  武漢大學位於武昌珞珈山,校園以優美的自然風景和秀麗的山水風光而蜚聲中外。她猶如一顆燦爛的綠色寶石鑲嵌在浩瀚的東湖之濱。成為東湖風景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占地面積約5508畝,內有珞珈山、獅子山、側船山、半邊山、小龜山、 火石山等,蜿蜒起伏,相互呼應,錯落有致;登高遠眺,視野開闊,湖光山色,氣象萬千,自然風光獨領風騷;仿古建築構思精巧,群而不亂,典雅凝重,銀牆琉瓦掩映於蒼翠林木和萬花叢中,更顯得儀態端莊秀麗,令人留連忘返。   

  這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民族風格的建築群體和詩情畫意般的園林藝術融為一體,構成了古樸、幽雅、寧靜、舒適的校園,是造就千萬優秀學子的理想園地。豐富多彩的植物體系和珍稀植物,使武大校園成為一個天然的植物園。據不完全統計,武漢大學校園內就有種子植物120科、558屬、800多種,其中屬於珍稀瀕危的植物有11科17種。

  學生生活區已形成櫻園、梅園、楓園、桂園等,各有特色和情趣。尤其是櫻園,以日本櫻花為主,收集了早櫻和垂枝櫻等共6種10餘個佳品的櫻花,花色豐富,絢麗多彩,枝幹多異且花期不同。每當寒冬過後,梅花凋謝之時,早櫻開放,繼而日本櫻花、垂枝櫻花、晚櫻等開放。盛開時節,櫻園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萬游客慕名而至,留連觀賞,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賞櫻唯有武大”的意趣。   

  武大校園充分利用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人工造景與天然景觀有機結合,建有“六一紀念亭”、“聞一多先生紀念塑像 ”、“鯤鵬展翅”、“李達塑像”等, 以激勵學生緬懷先烈,追求真理,刻苦學習。

武漢大學的對外交流

  2015年9月,武漢大學共與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東京大學多倫多大學等45個國家和地區的415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並於2012年與美國杜克大學在江蘇省昆山市合作創辦昆山杜克大學,該校每年接待來訪外賓2500人次,聘請約百名外國專家長期在校任教,每年舉行國際學術會議30餘場。

  對法交流是武漢大學國際合作交流的特色和優勢,學校與法國三十幾所高校建立了學術關係,被希拉克總統稱為“中法合作的典範”。武漢大學先後與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英國阿伯丁大學等國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學院。

  2009年4月,武漢大學建立漢語國際推廣教學資源研究與開發基地,基地覆蓋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完成“漢語國際推廣教學資源庫暨漢語一二三”網站、“漢語應用文寫作軟體”、“漢語HSK考試學習卡”等教學產品,部分產品參加了全球孔子學院教育資源和其他展覽。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武漢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3.88.195.* 在 2021年5月25日 07:51 發表

出去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