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舒適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舒适区)

目錄

什麼是舒適圈

  舒適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著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會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踏出這個圈子的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因而感到不舒適,很自然的想要退回到舒適圈內。

  心理學研究中關於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stretch zone)和恐慌區(stress zone)。

  舒適圈也就是舒適區,這個區域里有你熟悉和喜歡的人事物,有你感到愉悅的一切,就像魚兒水中游,麋鹿林中跳,天高任鳥飛,自然舒展。

  每個人的舒適圈是不一樣的,閑散者覺得喝茶發呆很舒適,拼搏者則覺得工作加班很過癮;自閉的人覺得獨處是天堂,交際花則覺得狂歡是樂園。

舒適圈對績效管理的影響

  走出舒適區會增加人的焦慮程度,從而產生應激反應,其結果是提升對工作的專註程度。在這個區域中被稱作最佳表現區——在這個區域之中,人的工作表現將會得到改善,並且他們的技巧也會被優化。但是羅伯特·耶基斯(1907)的報告中提到焦慮可以改善工作表現,但是當超過某一最佳激勵狀態之後,工作表現就開始惡化,如果一個人離開最佳表現區,他將進入一個危險區,在危險區中焦慮程度的上升或者舒適程度下降會帶來工作表現的快速惡化。

  在績效管理之中,管理者應該讓人進入最佳表現區,並且維持一段足夠的時間,從而達到更好的工作表現,提升他們的技巧,並且將這些表現和技巧固定下來。同樣的道理,在目標設定之中改變焦慮的程度就會改變工作表現。

  一些成功的人通常會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達成自己的目標。舒適區是一種精神狀態,它導致人們進入並且維持一種不現實精神行為之中,這種情況會給人帶來一種非理性的安全感。當人圍繞自己生活的某一部分建立了一個舒適區之後,他就會開始傾向於呆在舒適區內,而不是走出舒適區。走出一個人的舒適區,他們必須在新的環境中找到新的不同的行動方式,同時回應這些新的行動方式所導致的後果。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4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Mis铭,陈cc.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舒適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米斯特王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7月29日 10:21 發表

游資熟悉的環境是什麼鬼?錯別字嗎

回複評論
Mis铭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2月23日 09:24 發表

米斯特王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7月29日 10:21 發表

游資熟悉的環境是什麼鬼?錯別字嗎

應該是“有著”,已修改!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