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軍人保障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军人社会保障)

目錄

什麼是軍人保障

  軍人保障是指改革開放後從“社會優撫”中脫離的關於軍人的社會保障相關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重要一員。

軍人保障的特點

  鑒於職業特點,軍人保障不同於一般國民的社會保障安排,有著十分鮮明的自有特點:

  (一)自成體系

  正如前述,軍人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它的社會保障安排,雖要與整體國家社會保障相銜接和相適應,但又要體現軍人的特點,所以在安排和設計上,非常註重相對獨立和自成體系。軍人社會保障體系,主要由五個方面組成:軍人保險、軍人優撫、軍人安置、軍人(包括軍屬)福利和軍人救助。其中軍人保險又包括軍人傷亡保險軍人退役養老保險和軍人退役醫療保險等內容。

  (二)對象特殊

  軍人保障的對象無疑主要是軍人,但又不限於此,軍人的家庭成員也被列於保障之列,包括現役軍人家屬、犧牲軍人和病故軍人的遺屬等,都是軍人保障的對象。

  (三)待遇優厚

  軍人保障的待遇,通常要高於一般國民的社會保障標準,其待遇優厚主要是出於:(1)軍人從事的職業風險更高(甚至犧牲生命);(2)軍人履職的付出和損失更大。根據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給予軍人較高的待遇,實際也是對軍人合法權益的尊重。在軍人社會保障待遇中,包含有較多的福利和優待內容。

  (四)激勵明顯

  軍人保障的各種精心安排,充分考慮了有利於消除軍人後顧之憂,有利於安定軍心和激勵軍人安心服役等因素,所以保障的實施,將對提高軍隊的吸引力和戰鬥力,以及促進軍人為國無私奉獻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激勵作用。

軍人保障的作用[1]

  軍人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組織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保證軍人及其家庭成員都能達到最低生活水平,因此,它屬於國家分配製度的組成部分。在這個分配過程中,對軍人、軍隊和社會等方面的影響,就是軍人社會保障的作用。

  軍人社會保障對國民收入所進行的再分配財政收入再分配、轉移性再分配和自助性再分配等類型。從國家財政收入再分配的角度講,軍人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要依賴於國家財政。也就是說,國家憑藉其政治權力,通過財政參與社會產品分配,將一部分國民收入集中起來,形成財政收入,然後撥款給軍人社會保障機構,再由軍人社會保障機構將來自全社會的資金髮放給少數需要幫助的軍人及其家庭成員。這是財政收入再分配。

  轉移性再分配是指通過再分配實現國民收入從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轉移收入的再分配。在軍人社會保障分配中,無論軍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收入高低,都必須繳納相同數額或工資收入一定比例的稅或費;在享受社會保障待遇時,根據收入損失或保證基本生活需要的水平進行給付。不是所有的軍人及其家庭成員都會遇到同樣的風險,也不是所有的軍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收入都不能保證其基本生活需要,在軍人社會保障基金中,相當部分屬於軍人個人繳費,這些經費通過專門的保障項目只補助給需要提供保障的軍人及其家庭成員。如果享受的軍人社會保障待遇高於所支付的稅或費,說明其他參加軍人社會保障的成員為其分擔了負擔;反之,則說明他為其他參加軍人社會保障的成員分擔了負擔。也就是說,這實際上是對軍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收入進行了轉移性再分配

  自助性再分配是指對軍人及其家庭成員不同時期的收入所進行的再分配。當軍人及其家庭成員有工資收入時,通過征收社會保障稅(或繳納社會保障費)建立基金;當其沒有工資收入或工資收入低,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時,就返還給軍人及其家庭成員。這種再分配實際上是對軍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收入進行強制性“儲蓄”,以備不時之需。軍人退役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將能勞動時的一部分工資收入儲存起來,用於不能勞動時的消費,是對軍人生命周期中的工資收入進行自助性再分配。軍人退役醫療保險制度把健康時不需要而患病時需要的支付從健康時的收人中扣除,用於患病時的支付,這是在健康與患病之間進行了收入再分配。這些分配具有自助性,因此,稱為自助性再分配。

  由此可見,軍人社會保障是對國民收入的一種再分配。這一分配製度的實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一)軍人社會保障對個人的作用

  1.補償作用

  這是指為遭遇困難和風險的軍人的收入損失提供適當的補償。軍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預先籌集一筆數額較大的保障基金,能夠預防軍人遭遇各種風險時不至於失去生活來源。軍人在服役過程中,如果遭遇到意外傷害和疾病,不能再從事軍事勞動或暫時失去軍事勞動能力,不能通過按勞分配來索取生活資料,那麼,有了軍人社會保障基金,就可以獲得經濟上、物質上的幫助和補償。

  2.恢復作用

  這是指恢復遭遇風險的軍人的軍事勞動能力,為勞動力的恢復和發展提供必要條件。軍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軍人在患病時能夠及時得到治療,恢復勞動能力。軍人社會保障在軍人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為軍人及其家庭成員提供物質幫助,解決了僅依靠軍人個人難以解決的困難,使軍人社會保障待遇享受者得以休養生息,為軍事勞動力的再生產創造了條件。因此,軍人社會保障對於保護軍事勞動者的身心健康,穩定家庭經濟生活,維護家庭成員的正常生活秩序,恢復軍人的勞動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分散風險作用

  軍人社會保障基金除來源於國家財政撥款外,還通過社會統籌、個人按比例繳納等渠道籌集,共同向軍人社會保障機構投入適量資金,再通過軍人社會保障機構集聚補償資金,對需要補償的人實施補償。實際上,這是一定範圍內的全體成員共同分擔了部分成員可能遭遇的各種風險,從而起到了分散風險的作用。就軍人社會保險而言,由於遭受風險損失的軍人畢竟是少數,因此,眾多的被保險軍人只需要繳納少量的保險稅(或保險費),就可以建立起數額巨大的保險基金。少數人的損失可以從保險基金中得到補償,這樣,參加軍人社會保險的全體軍人共同分擔了少部分軍人的風險。

  (二)軍人社會保障對軍隊的作用

  1.軍人社會保障制度有利於凝聚軍心,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建立軍人社會保障制度,使軍人的傷亡、醫療、養老保險有法律保障,現役軍人能安心、放心、盡心服役,這樣有利於增強軍隊的凝聚力,激發廣大官兵愛軍習武、獻身國防事業的熱情,調動軍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2.建立新型軍人社會保障制度將有利於提高軍事經濟效益

  軍人社會保障實際上是一種多層次的、社會的、國家財政的、軍隊的、多方面國防投入的軍事經濟活動。軍事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保障力和戰鬥力,其投入資源與創造的戰鬥力之比是衡量軍事經濟活動有效程度的指標。投入少而創造的戰鬥力高,說明軍事經濟效益大。從軍人社會保障的構成來看,軍費的直接投入相對較少,卻帶來了軍心的穩定,激發了軍人的鬥志,對軍隊戰鬥力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顯著效果。

  (三)軍人社會保障對國家社會的作用

  1.軍人社會保障能夠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

  國家統包社會保障,不僅國家的財政負擔會越來越重,而且也使人們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思想。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變國家統包一切的狀況,實行個人繳納部分社會保障稅(或社會保障費),有利於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當然,個人繳納社會保障稅(或社會保障費),除了能夠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外,也是出於增強軍人及其家庭成員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感的需要

  2.建立軍人社會保障制度有利於維持社會穩定

  軍人社會保障通過對公民收入再分配,調節軍人及其家庭成員與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調節軍隊內部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從而調節社會利益關係和社會矛盾,實現軍隊和社會的穩定。軍人社會保障制度的順暢、有效實施,可以使軍人在遭受年老、疾病、傷殘等風險時,得到一定的物質幫助,可以提高軍人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消除軍人的後顧之憂,增強軍人對生活的安全感、心理平衡感、社會公平感、人際關係密切感和政治上的向心力,從而維護軍隊的穩定。軍人是國家安全的捍衛者和社會穩定的營造者,軍隊的穩定關係到國家與社會的穩定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郭士徵主編,社會保障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11,第351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軍人保障"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