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分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實體分銷是指對原料和最終產品從原點向使用點轉移,以滿足顧客需要,並從中獲利。
實體分銷的主要目標是:以最低的成本,將適當的產品在適當的時間,運到適當的地點。而訂單處理、倉儲存貨、運輸正是任何一個實體分銷中介商在參與營銷渠道運作時必須作出的決策。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實體分銷已經成為任何一個營銷渠道中連接生產企業與渠道中介商以及連接渠道中介商與消費者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實體分銷與物流的關係
實體分銷涉及大量的物流技術問題:現代化的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技術等,與實體分銷的效率緊密地聯結在一起。要提高實體分銷效率,降低成本,除了要有先進的管理方法外,還必須要有先進的物流手段。日本在上世紀60~80年代完成了這個轉變,在國內建起了標準化的現代物流系統。我國近20年在通信、運輸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實體分銷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大系統,其中的各功能子系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如運輸速度影響到庫存規模,即運速快,較少的庫存量也能滿足周轉的需要;反之,運速慢,庫存量大,費用也高。再如,裝卸搬運的機械化水平影響包裝,若使用幾乎可以免裝卸的集裝系統,則商品包裝可相對簡化。同時,一企業實體分銷的效率離不開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交通運輸、碼頭、航空港,以及整個物流系統的標準化、社會化。
實體分銷中存在大量需要權衡選擇的問題,即當某個目標能較好地達到時,另一目標卻不能達到,或某項費用較少時,另一項費用卻增加。如縮短送貨周期,提供緊急訂貨等,雖可提高服務水準,吸引顧客增加訂貨,但頻繁發貨也帶來運送成本的增加。又如,企業選擇運量大、運費低的鐵路運輸方式,雖然節省了運費,但鐵路運輸存在貨物在途時間長、不能實現門對門的直達運輸、對貨物包裝要求較高、發生磕碰損失的風險大等缺點,所產生的費用總和也許並不比其它運輸方式低。因此,決策時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選擇最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