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百科VIP
未登录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1年VIP
¥ 9.9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PayPal
购买数量:
1
应付金额:
9.9
汇率换算:
1.32
美元(USD)
  • 美元(USD)
  • 加元(CAD)
  • 日元(JPY)
  • 英镑(GBP)
  • 欧元(EUR)
  • 澳元(AUD)
  • 新台币(TWD)
  • 港元(HKD)
  • 新加坡(SGD)
  • 菲律宾(PHP)
  • 泰铢(THB)

按当月汇率换算,

包含手续费

打开手机微信 扫一扫继续付款
立即开通
PayPal支付后,可能会遇到VIP权益未及时开通的情况,请您耐心等待,或者联系百科微信客服:mbalib888。
温馨提示:当无法进去支付页面时,可刷新后重试或更换浏览器
开通百科会员即视为同意《MBA智库·百科会员服务规则》

支付成功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72个条目

贝尔纳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隐藏]

什么是贝尔纳效应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John Desmond Bernal)思维敏捷,领域广阔,在结晶学、分子生物学方面有重大贡献。

  贝尔纳发散型思维能力极强,在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灵感,有想法,但他在收敛型思维方面能力不足,未能专注于一个或几个课题深入地进行穷追不舍的研究。

  因而,他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未能挖掘自己深厚的科学潜力,未能获取诺贝尔奖,未能进入一流的科学家的行列。

  有人把这种由于兴趣过于广泛,思维过于分散,而不利于科学创造的现象称为“贝尔纳现象”,也可把“思维分散,兴趣平摊”,导致的“样样皆知,样样不专”的心理现象,统称为“贝尔纳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对于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的研究。或者对于研究需要专注。

贝尔纳效应案例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三杰”(另二位是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之首,他不仅是画家,而且是建筑工程师和数学家。

  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化学家、物质不灭定律的发现者、俄罗斯语言奠基人、数学家与诗人。

  罗素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显然,他们都具备极好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这三个人都是跨文、理两大科的重量级学者。但不可忽视的是,达·芬奇时代与罗蒙诺索夫时代,自然科 学分工远不及如今如此细密,其研究深度也远不及如今如此精到,有时一个课题,一个实验,就要十年、几十年。罗素最早只是研究理论数学,其后,他将主要精力用到对哲学、史学、文学的涉猎与探讨上。如果他一辈子只搞数学或某一个方面的专项研究,也难以有那么多的精力涉足这么多的人文类学科。

  现今时代,很难见到先天有艺术灵感者,还可以在游刃有余地玩艺术的同时,又在某一个数理领域的职业有所建树从而达到文理兼融的人;更不用说在某专业上有惊人的成就,同时还精通文、史、哲的奇人。也就是说,在现今科技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人们无不受到贝尔纳效应的制约。[1]

贝尔纳效应涉及人物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John Desmond Bernal)是一位非常有趣的科学天才,他具有天章云锦般的想象和深刻过人的洞察能力。

  他本人除在结晶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做过重大贡献外,还在“科学”的其它领域里放射出了创造的光芒。他研究过氨基酸、维生素、液体的结构、陨星上的生命、大陆漂移等,在每个领域都提出了大有前途的问题。

  他在科学方面曾做过奠基性的工作,他也做过结晶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前沿研究。他才智过人,当他研究过蛋白质晶体的第一批X射线衍射图后,就敏感地预见蛋白质的结构问题可以获得解决。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科学思想。可是他只停留在得到的洞察上,没有下工夫去深入研究,他把这个问题的解决留给了其他人。有人认为,如果他深入研究自己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可是他把这些机会都留给了别人,他在一个地方放一枪,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他的许多朋友为他惋惜。

参考文献

  1. 司岩, 石佾. 贝尔纳与贝尔纳效应[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87,(4):4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Zfj3000,黄金通,Solitude1314,Dan,上任鹅陈.

评论(共1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贝尔纳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官小妞妞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9月12日 11:49 发表

扶持人才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回复评论
玄熵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月11日 21:19 发表

解读:需要注意培养人才。

回复评论
35leon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19日 08:56 发表

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回复评论
58.254.39.* 在 2010年3月16日 10:20 发表

这个和贝尔效应重复了

回复评论
Zhjw362594044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0日 09:50 发表

这也行 赞

回复评论
刘兴峰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7日 14:51 发表

这个效应就有点扯淡的感觉.

回复评论
along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20日 23:21 发表

达到高品质管理的基础

回复评论
Weirpin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日 16:49 发表

心胸、气度与境界! 置一已私利玩度外!

回复评论
117.136.50.* 在 2015年12月13日 15:54 发表

能赚钱就行,管那么多干嘛?

回复评论
42.88.54.* 在 2017年7月18日 17:29 发表

58.254.39.* 在 2010年3月16日 10:20 发表

这个和贝尔效应重复了

没人看到,做个解释?

回复评论
192.168.1.* 在 2018年10月27日 00:03 发表

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贝尔纳效应是告诉人们对待问题要深入,努力钻研而不是停留在表面。难道和别人吃饭的时候随意灵感爆发,提出一个诺奖级的问题自己不干就让别人做也叫伯乐精神????

回复评论
M id 1391f9341d5fbc7a346bf666633ca36a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3月1日 01:18 · 广东 发表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有意义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告MBA智库百科用户的一封信
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9.9元 / 年,点击开通),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编辑收藏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