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SUM函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SUM函数

  SUM函数是求和函数,它是excel函数中最为常用的函数之一,SUM函数分别出现在数学函数、全部函数两个类别中,默认的“常用函数”中也有。

  主要功能:计算所有参数数值的和;

  使用格式:SUM(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代表需要计算的值,可以是具体的数值、引用的单元格(区域)、逻辑值等;

  当对某一行或某一列的连续数据进行求和时,还可以使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1]

SUM函数的注意事项

  1、函数的语法中number1,number2等参数,最多有30个;

  2、函数的语法中number1,number2等参数,既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逻辑值,也可以是表达式,也可以是单元格名称,也可以是连续单元格的集合,也可以是单元格区域名称,并且以上所列类别将会被计算;

  3、如果number1等参数为单元格名称、连续单元格集合、单元格区域名称则只计算其中的数值和函数公式数值结果部分,不计算逻辑值、表格中的文字表达式。

SUM函数的用法[2]

SUM函数的一般性用法

  在SUM函数的一般性用法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单元格引用的求和,二是对非单元格引用的求和。

  (一)SUM函数对单元格引用的求和。在对单元格引用求和时单元格中的数据可以有多种类型,数据类型不同SUM函数的结果也将不同。

  • 1.对数值单元格求和,如Sum(A1,B1)的结果为8;
  • 2.对逻辑值单元格求和,如Sum(A2,82)的结果为0;
  • 3.对文本字符单元格求和,如Sum(A3,B3)的结果为0;
  • 4.对数字字符单元格求和,如Sum(A4,B4)的结果为O。

  从上可以看出SUM函数对单元格引用求和时只有当单元格中的数据是数值时才能计算出我们所期望的值,而其他类型如字符型数据、逻辑型数据或者数字字符都算作O。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参数是一个数组或引用,则只计算其中的数字。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或文本将被忽略。如:SUM({1,2,3},1)=7,而SUM({TRUE,1},1)=2,这是因为TRUE在这里是常量数组而非独立参数,被忽略掉了。

  (二)SUM函数对非单元格引用的求和。所谓非单元格引用的求和,是指在SUM函数格式中直接输入数据值,而不使用单元格地址。在对非单元格引用求和时输入的数据也有多种类型,数据类型不同其结果也有很大的不同。在EXCEL中,针对非单元格引用的求和分下列几种情况:

  • 1.参数为数值,则直接按数字求和,如Sum(3,5,7)结果为15;
  • 2.参数为数字字符,自动转换为数值求和,如Sum("3","5","7")结果也为15;
  • 3.参数为逻辑值,则TRUE返回1,FALSE返回0,如Sum(2,TRUE,FALSE)结果为3;
  • 4.参数为非数字字符则不能识别,如SUM("计算机",2)返回#VALUE!的错误。

  所以在使用SUM函数求和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单元格引用和非单元格引用的问题,还要注意各种数据类型在这两种情况下,返回的值是不一样的。

SUM函数的其他用法

  (一)对交叉区域求和。设A1:E7区域各单元格都有数值,Sum(A4:D7,C2:E5)可以对A4:D7和C2:E5两个区域的求和。如果将括号中的逗号改成空格,则变成了对A4:D7和C2:E5这两个区域的交叉区域C4:D5进行求和,结果就不一样了。如下两图的对比。

Image:SUM函数示例图1.jpg

Image:SUM函数示例图2.jpg

  (二)求累加和。SUM函数结合公式的绝对引用,还可以对一列或一行数掘进行累积求和。设A1到C1分别为列标题"日期"、"日产量"和"累积产量",A、B两列均有着若干行数据,要从C2开始计算各行的累积产量,则可以在单元格C2中输入“=Sum(B$2:B2)”,按住填充柄向下拖拉鼠标至结束即可求出累积产量。

  (三)计数。SUM函数除了可以求和以外还可以用来计数

  除此以外,SUM函数还经常用于一组数据与另一组数据分别相乘再求和汇总。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SUM函数的功能非常强大,除了一般的求和计算外还可以对交叉区域求和或者求累加和。与数组公式结合进行统计计数或者替代Sumif函数进行条件求和。

SUM函数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1]

  1.一般应用举例
Image:Sum函数、Sumif函数和条件求和向导.jpg

  在图1的成绩表中,要求出每个人的总分和每门课的总分,可以在对应的单元格输入函数:

  图1成绩表

  (1)求每个人的总分:将光标定位到I3单元格,输入函数"=SUM(C3:H3)",然后利用自动填充的方法将公式复制到I4到I54。

  (2)求每门课的总分:将光标定位到C56单元格,输入函数"=SUM(C3:C54)",然后利用自动填充的方法将公式复制到D56到H56。

  注意:如果参数为数组或引用,只有其中的数字将被计算。 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或错误值将被忽略。

  2.特殊应用举例

  例1:在图1的成绩表中求每门课程的前3名成绩的和,结果分别放在C57、D57、E57、F57、G57、H57。

  在C57单元格输入"=SUM(LARGE(C3:C54,{1,2,3}))",然后自动填充,则可以求出每门课的前3名成绩的和。

  如果将上面的公式中的LARGE改为SMALL,可以求出后3名的成绩和。

  我们知道SUM函数通常是用来求和的,其实,它也可以用来进行多条件计数,下面的例子说明用它来统计"SQL Server 2000"课程各分数段的学生数。

  例2:在图1的成绩表中统计出课程SQL Server 2000的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选中C71单元格,输入公式"=SUM(($F$3:$F$62>=0)*($F$3:$F$62<60))",输入完成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进行确认,统计出成绩在0-59区间的学生人数。

  在C7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F$3:$F$62>=60)*($F$3:$F$62<70))",输入完成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进行确认,可以统计出成绩在60-69分之间的学生人数。

  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统计出SQL Server 2000在70-79、80-89、90-100分的人数和其他课程的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结果参看图1。

参考文献

  1. 1.0 1.1 刘建知,王春燕.Sum函数、Sumif函数和条件求和向导[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第1期).
  2. 周威.Excel中Sum函数的几种用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第9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可恨密码记不住,连晓雾.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SUM函数"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可恨密码记不住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12日 13:20 发表

EXCEL里面的数学和三角函数,不叫财务函数,虽说财务上也常用。但不是专门的财务函数。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