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网络霸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网络霸权

  网络霸权是指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组织利用其技术优势(如制网权)妨碍、限制、干涉或有意压制他人对网络信息的自由运用,以谋求自身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利益。

美国网络霸权的背景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美国控制了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软件硬件由美国生产。美国目前CPU(中央处理器)的产量占全世界的92 ,系统软件占86 ,在全球近3000个世界性的大数据库中,设在美国的就占7O 。美国通过控制互联网技术层面而确立其互联网霸权地位,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互联网信息的内容、流动方向以及传输速度。例如,美国可以把搜集到的全球信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迅速传播到千千万万的网民中,呼风唤雨,左右国际舆论的走向。相反,处于互联网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就很难把它的价值观念传播到美国等处于互联网强势的国家。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今超级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已经具备了记录人们所有行为的可能性。人们的每一笔电子消费、每一封电子邮件甚至私人生活,都能被电脑忠实记录,着使得政府监视和控制社会的能力空前强化。美政府就一直试图通过政府强制性托管密钥的政策,以便在任何必要的时候检查电子记录的内容。个人隐私在网上已不复存在,而其他国家的信息安全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美国除了在技术上独占鳌头外,其语言强势亦有目共睹。目前因特网上全部网址中78 为英文网址,96 的电子商务网址也是英文网址;网上70 的网址都出自美国。而网上的信息约9O 是英语,法语为5 ,西班牙语系为2 0A;网上信息80是由美国提供的。美国凭借着经济技术强势、文化强势、信息强势、语言强势,确立了在全球网络传播中的霸主地位。

美国网络霸权的主要表现

  (一)网络管理霸权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美国凭借这一优势,拥有世界互联网的管理权。目前,在支撑全球互联网运营的13个服务器中,一个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 12个副根服务器当中有9个设在美国。所有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均由美国商务部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通过这 些管理,美国实际上掌握着全球互联网的主动脉。一旦某个国家的互联网后缀被其从根服务器中禁用或删除,这个国家便会在互联网世界中消失。2003年伊拉克 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曾经授意ICANN终止对伊拉克国家顶级域名“.iq”的解析。一夜之间,所有以“.iq”为后缀的网站都从互联网上蒸发了。美国在 IP地址分配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平等。欧盟信息社会和媒体总局局长UIf Dahlsten以美国和亚洲为例说明信息技术空间疆域分配的严重不均问题。他指出,美国仅有2亿多人口,却拥有 20 亿个地址,占已经分配地址的67%,平均每个人有9个IP地址。反观亚洲,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6%, 被分配的IP地址只占全球IP地址的9%。中国每个人只有 0.06个地址,印度每个人只有0.006个地址。

  美国独掌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状况令许多国家担忧和不满。许多国家提出,互联网作为全球化的重要技术平台,其管理不应当由ICANN 来管理,应当由联合国或者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讯联盟(ITU)来管理。然而,对于这些意见,美国总是以各种理由进行反对。2012年12月3日,国际电信 世界大会期间,针对俄罗斯提出的成员国应该平等地管理互联网数字、名称、地址分配等内容的提案,美国代表团团长克莱默明确表示“我们不会支持任何为方便内 容审查或阻止信息和思想自由流动而拓宽国际电信规则范围的努力”。美国拒绝交出国际互联网管理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让网络空间成为保证其繁荣 和安全的平台,成为其推广价值观并削弱对手国家的工具。

  (二)网络技术霸权

  美国是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地,从光纤到PC机,从路由器到操作系统,从核心电子器件到基础软件,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美国手中。美国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所用计算机芯片和关键技术的垄断,控制了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部门的中枢神经。

  由于掌握核心技术,美国有关企业在信息技术研发和信息产品制造过程中,就根据政府意图事先做好了日后对全球进行信息控制和制裁的准备。美国国 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安全部门职员可以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 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另外,为了获得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情报,美国计算机专家制作了代号为“精灵”的项 目,将恶意软件秘密植入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路由器防火墙,把它们置于美国的秘密控制之下。预计到2013年底,“精灵”项目将控制至少8.5万个恶意植 入软件,而在2008年这一数字仅为21252个。作为“精灵”项目的下一阶段,美国国家安全局已经在开发代号为“涡轮”的项目,企图在线自动化系统管理 上百万个恶意程序,进行收集信息及主动攻击等行动。

  (三)网络信息霸权

  由于国家之间在传播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当今世界的信息传播失去了平衡,呈现出从富国到穷国传播的一边倒的趋势。据统计,全球 80%以上的网络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国际互联网的信息流量超过2/3来自美国,位居第二名的日本仅占7%,排在第三名的德国仅有 5%, 而中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流量中仅占0.1%,输出流量只占0.05%。美国利用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一方面向其他国家输出美国式自由民主价值 观,动摇他国意识形态和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利用掌握的强大舆论机器,在国际上丑化他国形象,为改造这些国家扫清国际舆论障碍。此外,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就 与英语绑在一起,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设计语言、网络传输协议、终端产品开发、主板设计、芯片生产都使用英文,所有的编码和编程也都是用英语书写和开发的。这 助推了英语在互联网中的语言霸主地位,更是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网络霸权。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就是这样支配着网络信息传播渠道,使西方价值观伴随着信息的传播侵占人类的精神空间,推行文化霸权主义。阿尔温·托夫勒在 《权力的转移》一书中对此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他说:“世界已经离开了依靠金钱与暴力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 使用手中所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强大的语言文化优势,达到暴力与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四)网络标准霸权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鼓吹互联网自由,一方面不顾各国网络主权,指责伊朗、越南、中国等多个国家管制网络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网站 Facebook、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图片共享网站Flicker和Twitter这些平台传递美国信息,对他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推行其人权 高于主权的价值观,试图达到煽动他国动乱的目的。

  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说,Twitter等网络社交媒体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因为这些新科技让“独裁政府”难以控制信息。美国中情局 也发觉,通过互联网输送美国的价值观,远比派特工到目标国家培养认同美国价值观的当地代理人更容易。2011年初,希拉里发表了题为《互联网的是与 非:网络世界的选择与挑战》的演讲,宣布投入2500万美元,以资助技术公司开发互联网访问工具,使身处“压制性国家”的网络活跃分子、持不同政见者和一 般公众能够绕过网络检查。

  然而,美国在批评他国网络管制和通过各种手段促进他国所谓网络自由的同时,却加强对本国的网络监控。美国法律规定,联邦政府在紧急状况下拥有 绝对的权力来关闭互联网。其《爱国者法》明确规定,美国安全部门可以以反恐为由窃听民众电话、查看互联网通信,也可以建立“网络水军”,以假的人数和信息 量削弱对己不利的宣传,制造有利于美国的言论等。

  美国采取对内严格管制、对外要求别国提供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自由的双重标准,实质就是利用其强大的管理权势和技术优势,把互联网当作外交施压和谋求霸权的重要工具。

  (五)网络军事霸权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用于实战的国家。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网络空间发展战略基本成形,美军网络战力量加紧在 全球布局。为计划、协调、组织和实施各类网络空间作战行动,2009年6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创建全球第一个网络战司令部。2009年,白宫出台了《网络空 间政策评估》报告,2010年2月发布了《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首次将网络空间作战和网络攻击威胁列为新形势,并要求美国为大规模网络冲突作准备。 2011年5月,白宫推出《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称美国将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确立新的国际行为准则,高调宣布“网络攻击就是战争”,表示如果网络攻击威胁 到美国国家安全,将不惜动用军事力量,把“网络威慑”作为美军维护国家利益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指导方略。2013年3月,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 在国会宣布,将新增40支网络战部队,其中13支明确用来实施全球网络攻击。这40支网络战部队将在未来3年内组建完毕。

  目前,美军网络空间作战相关力量约有 8-9万人,有1.5 万个计算机网络连接着全球 4000多个军事设施。美军计划建立全面的网络防御体系,到2020 年形成目标网络侦察、网络攻击效能评估和灵活的计算机网络攻击能力。可以说,美国网络战军队已经从作战武器、作战任务到组织建设完成了全球网络攻 击的力量部署。

  此外,美国还积极制定网络战规则。北约网络防御中心邀请了20名法律专家,在国际红十字会和美国网络战司令部的协助下撰写了一本《塔林手 册》。北约助理法律顾问Abbott在《塔林手册》发行仪式上说,手册发行是“首次尝试打造一种适用于网络攻击的国际法典”,是目前“关于网络战的法律方 面最重要的文献,将会发挥重大作用”。由此可见,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利用《塔林手册》抢占网络战规则制定权的意图非常明显。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网络霸权"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