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电子静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电子静默

  电子静默指的是,为了避免电子设备过度干扰,而刻意采用如下方法[1]

  隔绝自己和外界所有基于网络、无线电等的联系,关掉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从而让自己回到一个没有电子产品感官轰炸的世界。

  当然,这种办法是暂时性、阶段性、定期性的。比如说,每周拿半天时间电子静默。

  在操作的过程中,一般要注意:

  ①如果有紧急事项,可以通过紧急联系人联系到你,也就是避免“完全失踪”。

  ②一开始时很多人会无所适从,担心漏掉重要的电话、邮件等,尤其是有“手机综合征”的人,会坐立不安,不知道做什么好。此时,可以拿出白纸写写、画画,想到什么是什么。

  ③如果有什么感兴趣的事,只要与电子设备无关,都可以去做。运动、冥想、发呆、做白日梦都是不错的静默方式。

实行电子静默的原因[1]

  1、沉溺感官刺激,容易过度。

  亚里士多德在将人类的生活方式分类成3种:追求原欲、追求荣誉以及追求哲思。

  他认为对原欲的追求不是不好,但容易过度,容易让人堕入放纵的恶的生活。

  老子也有类似的观点:“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课前思考中,英国的战术,恰恰就是让德国的雷达信息过载,使其防御系统,包括探照灯、防空炮等发狂。

  为什么追求感官刺激容易过度呢?

  读友们,如果对边际效用有印象,不难知道答案。

  从生物学来看,我们对感官刺激有适应性,习惯了一种刺激强度,边际效用就下降了。于是,为了达到同样的满足感,我们会继续加大、加强刺激,就容易过度。

  茶越喝越浓,辣由微辣到麻辣,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的大脑吃惯重口味,就很难感受到食物细致的原味。

  因此,专业的寿司食客,在每两个寿司之间,会吃一块姜片,让自己的味觉重新回到原点,才能更好地感受下一个寿司的滋味。

  这可以算是“味觉静默”。

  2、沉溺感官刺激,是饮鸩止渴。

  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感官刺激最集中的年代。

  有调查说,现代人每天要看100多条广告。每隔几分钟,我们就要看一下手机

  我们从读书时代,迅速进入读图时代、视频时代、屏读时代。这些都是为了满足我们永不满足的感官兴趣。

  这种碎片化信息流,一个接一个,无穷无尽,只要你手指滑动,就即时显现。

  于是,同样的,也存在信息满足感边际效用降低的问题;相应的,我们需要刷更多的信息,来保障提供同样的满足感。

  因此,我们就陷入了信息过载。而我们的专注有限,我们就再也没有精力,去追求兴趣金字塔的塔尖,而是一直徘徊在塔基。

  古典比喻这个过程,就是“沉溺于感官,大脑变板砖”。

  这个议题也有人专门研究,尼布拉斯·卡尔写了一本互联网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书,名叫《浅薄》[2]。书中描述被互联网感官轰炸的人:

  “你时常觉得耳鸣、目涩,注意力无法集中;你懒于记忆,习惯于张口就问;你不喜欢冗长的陈述和表达,喜欢直奔主题和搜寻答案。

  这种状态被称为‘忙者生存’。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喜欢简短、支离破碎而令人愉快的内容。

  互联网发出各种刺激性杂音,既造成了有意识思维的短路,也造成了潜意识思维的短路,因而既阻碍我们进行深入思考,也阻碍我们进行创造性思考。”

  读友们可以回顾饮鸩止渴,这种多而浅满足当下信息饥渴的做法,从长期来看,将影响我们少而精地学习,影响我们深度思考,是信息获取症状解,而不是根本解。

  3、电子静默,是一种现代人要掌握的能力。

  在音乐里,休止符也是音符。

  在国画里,留白更有想象力

  在情绪里,暂停就是策略解。

  同样,在当今感官刺激最为集中的时代,掌握电子静默,我们才不会为物所役。

  电子静默,就是策略性暂停,就是音乐的休止符,国画的留白。看似无所事事,但这种减法,能够让我们像佛家那样做到:戒生定,定生慧。

  在精读君看来,能够自由地进行电子静默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

  如果你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待命,那么,你的工作和生活,都过于被动。

  能够自由地关掉手机,不用担心有重要人物联系,也不担心错过重要资讯,或者说,即便真的错过,也有足够资源、时间后发超越,这才是自由。

  或者,更准确地说,当你电子静默之前,你已经为了电子静默期间的不确定性做了预防,只有极小概率,需要你亲自处理。

  康德说:自由不是说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相反,自由是我不想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

  是的,自由就是:电子设备,不想开就不开。

参考文献

  1. 1.0 1.1 吴伯凡. 尼古拉斯和他的《浅薄》[J]. 2011.
  2. 尼古拉斯·卡尔. 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M]. 中信出版社, 20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电子静默"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