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多媒体终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多媒体终端(Multimedia Terminal,MT)

目录

什么是多媒体终端[1]

  多媒体终端是计算机终端技术、声音技术、图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科技集成产物,是整个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多媒体终端设备是组成通信网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功能与通信网的性能直接相关,也与自身的业务类型有密切关系。

多媒体终端特点[1]

  ☆集成性:指多媒体终端可以对多种信息媒体进行处理和表现,能通过网络接口实现多媒体通信。这里的集成不仅指各类多媒体硬件设备的集成,而且更重要的是多媒体信息的集成。

  ☆同步性:指在多媒体终端上显示的图,文、声等以同步的方式工作。它能保证多媒体信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完整性。它是多媒体终端的重要特征。

  ☆交互性:指用户对通信的全过程有完整的交互控制能力。多媒体终端与系统的交互通信能力向用户提供了有效控制使用信息的手段。它是判别终端是否是多媒体终端的一个重要准则。

多媒体终端分类[2]

  多媒体终端,基本上按其发展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中电脑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这类多媒体终端以计算机为基础,增加了语音、图像、高速数据等通信功能,将它作为双向通信的终端而使用。

  另一类则是以目前的图像信息接收终端——电视机为基础,增加语音、数据、图像的双向通信功能和计算、数据处理等功能,主要以综合接收语音、数据、图像信息以及非对称双向通信为主而使用。

多媒体终端的组成[3]

  多媒体终端是由搜索、解码、同步、准备和执行五部分组成的,如图1所示。

  Image:多媒体终端的构成框.jpg

  图1  多媒体终端的构成框

  (1)搜索部分:指人机交互过程中的输入交互部分,包括各种输人方法、菜单选取等输入方式。

  (2)解码部分:对多种信息表示媒体进行解码,并按要求的表现形式呈现给用户。

  (3)同步部分:处理多种表示媒体间的同步问题。多种表示媒体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终端,由同步处理部分完成同步处理,再送到用户面前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声,文、图、像一体化的信息

  (4)准备部分:体现了对媒体终端所具有的再编辑功能。

  (5)执行部分:完成对系统的接口任务。它主要由网络和各种接口组成。

  为完成各部分功能的协调,多媒体终端要使用三种协议,即I协议、B协议和A协议。

  I协议也称为接口协议,它是多媒体终端对网络和传输介质的接口协议。

  B协议也称为同步协议,它传递系统的同步信息,以确保多媒体终端能同步地表现各种媒体。

  A协议也称为应用协议,它管理各种内容不同的应用。例如,ITU—T的T.105协议即为ISDN中的可视图文的A协议。

  由上述五个部分和三个协议构成的终端是一个完整多媒体终端,也常称其为多媒体终端工作站。而在实际应用中,视其具体情况也可以只由搜索和解码两部分构成一个简单的视频终端,如可以发声的可视图文终端即属此类。由同步、执行和准备三部分构成一个智能多媒体终端前置机。而由搜索、解码和同步构成智能终端。

多媒体终端的关键技术[3]

  (1)开放系统模式。为了实现信息的互通,多媒体终端应按照分层结构支持开放系统,模式设计的通信协议要符合国际标准

  (2)人一机和通信的接口技术。多媒体终端包括两个方面的接口,即与用户的接口和与通信网的接口。多媒体终端与最终用户的接口技术包括汉字输入的有效方法和汉字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的识别技术及最终用户与多媒体终端的各种应用的交互界面。多媒体终端与通信网的接口包括电话网、分组交换数据网、N—ISDN和B—ISDN等通信接口技术。

  (3)多媒体终端的软、硬件集成技术。多媒体终端的基本硬件、软件支撑环境,包括选择兼容性好的计算机硬件平台、网络软件、操作系统接口、多媒体信息库管理系统接口、应用程序接口标准及设计和开发等。

  (4)多媒体信源编码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终端设备必须完成语音、静止图像、视频图像的采集和快速压缩编解码算法的工程实现,以及多媒体终端与各种表示媒体的接口,并解决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的时空组合问题。

  (5)多媒体终端应用系统。要使多媒体终端能真正地进入使用阶段,需要研究开发相应的多媒体信息库、各种应用软件(如远距离多用户交互辅助决策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远程学习系统等)和管理软件

多媒体终端标准[1]

  多媒体通信系统及终端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于当前的各种通信网和正在发展的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它的业务和终端的功能围绕着处理静止图像、文本、图形、视频和音频等而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和开发。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尽管B-ISDN是支持多媒体通信的理想网络,但即使发达国家也要几年。乃至十几年才能实现,而人们现在就迫切需要多媒体通信。ITU—T注意到了这种需求.开展了不同网络环境的多媒体终端、终端入网、终端互通的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图2所示的是5种多媒体终端的构成图。

  Image:多媒体终端标准.jpg

  图2  多媒体终端标准
   (1)H.32X类型终端

  H.32X是用于ATM环境的多媒体通信终端标准。其中语音编码可选用G.711、G.722、G.728、MPEG_1 part3、MPEG一2 part3等;图像编码可选用H.26l、H.262的(SP/ML、MP/ML、MP/H14L、MP/HL);多媒体的复接和同步可选用单VC(虚电路)上的H.221和多VC上的H.221,或者通过H.222.0(MPEG一2 partl)分组复接后的传送流或节目流,再使用H.222.1适配人单VC或多VC;采用的适配层规范可以是AALl、AAI。2、AAL5;传输速率可选择n×64 kb/s的CBR(恒定比特速率),或者VBR(变比特速率);带内通信规程和多媒体系统控制规范为H.24X。

  (2)H.32Y类型终端

  这一标准是窄带多媒体通信终端(H,320类型终端)适配人ATM环境(D—ISDN)的技术规范。符合这一规范的终端DJ以和在B-ISDN中的同类型H.32Y终端,以及在N—ISDN中的H.320终端互通。H.32Y与H.320的主要不同在于适配人ATM环境的部分.以及用户网络信令部分。H.32Y终端将支持AALl的SAR(分段和重装)和CS(会聚子层)功能。根据相应的N—ISDN信道速率选用单个或多个VC。用户网络信令采用~ISDN用户环路信令(DSS2),即Q.2931,H.32Y终端的另一特点是可以和符合H.231、H.243的MCU(多点控制设备)连接,进行多点通信。MCU可以放在N—ISDN网上,也可以通过宽带适配器放在B—ISDN中-这样可以进行N—ISDN和B—ISDN的多点通信,终端互通。

  (3)H.32Z类型终端

  H.32Z类型终端是在非ATM的局域网上进行视听多媒体通信的终端类型。由于现有局域网的协议大部分都不能满足会话型业务的业务质量(QOS)要求,因此ITU—T把H.32Z分为两个标准H.32Z.1‘和H。32Z.2。H.32Z.1针对可提供确定业务质量的局域网(如交换以太网、综合业务数字网IEEE802.9、令牌环网、FDDI—2等),而H.32Z.2针对其它不能提供确定业务质量的局域网。

  (4)H.320类型终端

  H.320系列标准中,语音编码采用G.7ll、G.722、G.728,图像编码采用H.261,帧结构为H.22l,带内通信规程为H.242,端到端控制/指示为H.230,终端为H.320。另外,端到端加密系统为H.233,密钥管理和认证系统为H.234。

  (5)H.32P类型终端

  ITU注意到传统的电话网(GSTN)还将存在许多年,在这种低比特率传输网络上提供多媒体业务有明显的市场需求,因此I丁U进行了低比特率可视电话终端系列标准的制定。1995年制定出一套标准,确保各厂家研制的连接到GSTN的可视电话终端能够互通。1998年制定了图像质量和语音质量更好、抗误码能力更强、互通功能更多的低比特率多媒体通信终端系列标准。5个标准文本是:H.32P(用于GSTN的低比特率可视电话业务的多媒体通信的多媒体终端)、H.22P(用于低比特率多媒体通信的复接规程)、H.24P(使用低比特率分组复接方式的多媒体终端之间的通信控制)、G.72X(用于多媒体电信传输的5.3kb/s和6.4kb/s双速率语音编码器)加上V.34(用于GSTN和租用的点到点2线电话型电路的数据信号率高达28.8kb/s的Modem操作)和V.8(在GSDN上数据业务分量的通信规程),构成了完整的GSTN低比特率可视电话终端的标准系列。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李小平 刘玉树编著.多媒体通信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
  2. 舒华英等编著.IP电话技术及其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04月第2版.
  3. 3.0 3.1 王小鹏,刘玉红,邵军花编著.多媒体通信技术.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ne409,方小莉,Mis铭,Tracy,林晓辰.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多媒体终端"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