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取消文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目录

什么是取消文化

  取消文化是《凤凰周刊》在2020年8月5日转载的《新的网络流行词——取消文化》提到的,指的是一种抵制行为,尤其是在网上发起的抵制行为。社交媒体上知名人物或某知名企业因为说了或做了一些令人反感或不能接受的言论或行为,然后就被各种舆论抵制,其工作机会、商业代言、企业赞助,甚至其网络影响力“全被取消”。[1]

取消文化的来源[2]

  在早期,取消文化更多的是一种个体行为,也就是个人对于自己不认同的人或事放弃关注、进行抵制。

  在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上,这个意思首次出现于2018年3月。纽约时报2018年6月的一篇文章《所有人都被取消了》(Everyone is Cancelled ),描述的就是许多名人明星被粉丝取消的现象,比如当时争议很大的说唱明星“侃爷”坎耶·韦斯特,也包括争议并不大的比尔·盖茨泰勒·斯威夫特等人。

  这篇文章引述剧作家Jason Richards说,在当前的“订阅”时代,明星就像是被打包的货品,“取消”一个人就和取消预约或取消购物一样,这个词表达一种非人性的调侃味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政治文化日趋极化,“取消”所带的惩罚意味也逐渐加强,被取消的对象逐渐从明星向作家、学者教授企业高管甚至普通人转移,被取消的人常常不得不承受更加严厉的后果,比如作品下架、被迫辞职或被解雇

各方对取消文化的看法

  2020年,包括《哈利·波特》作家JK·罗琳等150名作家和学者发表联名信,谴责“取消文化”危害言论自由。联名信表示,“公开羞辱、集体排斥、盲目的道德观”无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理性辩论。他们还提到,社交媒体的确能让社会正向改变,但不能因此失去公开辩论的环境。

  在美国,这种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是一个日益增长的现象,从演员到音乐家和电视主持人,几乎没有人能幸免。“我们都是人,我们可以原谅。”美国总统候选人杨安泽21日在《范•琼斯秀》(The Van Jones Show)中谈到取消文化时表示,取消文化的想法已成为许多美国人“恐惧”的一个来源。

  Human Events网站认为,人们对“取消文化”的愤怒,其核心是担心自己可能会被取消,再加上有人可能要求你改变。但为了让他们的抱怨显得高尚,这些反对取消计划的“十字军战士”宣称,是取消文化在攻击他们。

  同时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并非所有的“取消”都是合理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后互联网时代,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我们过去的陈述会随时被搜索到,因过去的言论对一个人过度的批评并不会有什么帮助。[3]

参考文献

  1. 英国广播公司BBC.新的网络流行词——取消文化.凤凰周刊.2020-08-05
  2. 名流说.一文读懂“取消文化”的起始和走向 .搜狐网.2020-08-11
  3. 大侠.说错话就应消失?取消文化已成美国人恐惧来源.周末画报,2019年9月24日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取消文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