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霍兰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约翰·霍兰德(John Lewis Holland,1919.10.21-2008.12.27),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
目录 |
约翰·霍兰德(1919年10月21日- 2008年11月27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名誉教授。他是职业发展模式,荷兰职业主题的创造者,通常被称为荷兰法典。
他的父亲在他20岁时从英国移民到美国,在基督教青年会当劳工,直到上夜校才成为一名广告主管。他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霍兰德最终在奥马哈市立大学(现为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心理学、法语和数学,并于1942年毕业。
兴趣测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桑代克于1912 年对兴趣和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1915年詹穆士发展了一个关于兴趣的问卷,标志着兴趣测验的系统研究的开始。1927年,斯特朗编制了斯特朗职业兴趣调查表,是最早的职业兴趣测验。库德又在1939 年发表了库德爱好调查表。
1953年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我指导探索(1969),据此提出了“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相匹配”的理论(1970)。不难看出,在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提出之前,关于职业兴趣测试和个体分析是孤立的,Holland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约翰.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这一理论首先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划分为6种类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实际型、调研型和艺术型。
此后,Holland理论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1991年,Gati针对Holland的正六边形模型中有关相邻职业群距离相等这一假设的局限性,提出了三层次模型。两年后,Prediger在Ho11and六边形模型的基础上加上人和物维度、数据和观念维度,使职业的类型和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国大学考试中心在Prediger兴趣的两维基础上,将职业群体的具体位置标定在坐标图上,由此得到工作世界图。
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实质在于劳动者与职业的相互适应。霍兰德认为,同一类型的劳动和与职业互相结合,便是达到适应状态,结果,劳动者找到适宜的职业岗位,其才能与积极性会得以很好发挥。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主要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的问题。他明确提出了职业兴趣的人格观,使人们对职业兴趣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反映了他长期专注于职业指导的实践经历,他把对职业环境的研究与对职业兴趣个体差异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在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理论提出之前,二者的研究是相对独立进行的。霍兰德以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先后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I Preference lnventory)和自我导向搜寻表(Self-directed Search)两种职业兴趣量表,作为职业兴趣的测查工具 霍兰德力求为每种职业兴趣找出两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兴趣测试和能力测试的结合在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实际操作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1.在我们的文化中,大多数人有六种性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交型、进取型和传统型。有些人称之为荷兰法典或RIASEC。
2.性格相同的人一起工作,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的工作环境。例如,当艺术家们一起工作时,他们创造了一个奖励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工作环境——一个艺术环境。
刚刚听完他的讲座回来! 为什么用“生平”这样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