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3个条目

重车动载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重车动载重

  重车动载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重车公里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

重车动载重的计算[1]

  重车动载重的计算公式如下:

  a.重车动载重=货物周转量/运用货车重车公里

  即: H重、动=\frac{\sum Hl}{\sum N_zS_z}(吨公里/重车公里) (1)

  b.重车动载重=管内重车平均静载重×(货物在管内的平均运距/重周距)

  即: H重、动=H^\prime×(l管、货/l)(吨公里/重车公里) (2)

  式(2)可以认为是从公式(1)推导出来的,即:

  重车动载重=货物周转量/运用货车重车公里=(货物运送吨数×货物在管内的平均运距)/(工作量×重周距)=管内重车平均净载重×(货物在管内的平均运距/重周距)

  即:H重、动=\frac{\sum Hl}{\sum N_zS_z}=(H×l管、货)/(u×l)=H^\prime×(l管、货/l)

  货车静载重仅能反映在装车时或重车状态的静止条件下(即不包含距离的因素)货车载重力的利用程度。因此,它不能表现货车在全部运送过程中载重力的利用程度。货车动载重则不同,它所反映的是平均每一重车公里或运用车货车公里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从而也就表现出货车在运送全程中的利用程度。我们的目标就在于以最少的重车公里和运用车货车公里来完成最大的货物周转量。因此,货车动载重货车静载重一样,也是越高越好。

  重车动载重能够反映重车在运送过程中的载重力利用程度。从式(2)可以看出,它和管内重车平均静载重成正比,和货物平均运程成正比,而和重周距成反比。由此可见,当管内重车的平均静载重越大时,重车动载重也越大。因此,所有提高静载重的措施,也就是提高重车动载重的措施。至于货物平均运程,则主要决定于客观因素,这里不再讨论。但是对于货车重周距的变化,还要略加说明。我们在讨论货车周转时间时,一般是将重周距作为客观因素看待的。应当指出,如果我们能够尽量利用大型车装运远路货物,用小型车装运近路货物,那么就可以在减少重车走行公里的基础上缩短货车的重周距,并从而提高重车动载重。

  【例题1】有运程100km和200km的货物各60t,用60t货车1辆和30t货车2辆装运。试比较用60t货车装运近路货物而用30t货车装运远路货物,与用60t货车装运远路货物而用30t货车装运近路货物,这两种情况下的重周距和货车载重量。

  【解】当用60t货车装运近路货物而用30t货车装运远路货物时:

  货物周转量=60\times100+60\times200=18000(吨公里)

  装车数 = 1 + 2 = 3(车)

  重车公里总数=100\times1+200\times2=500(重车公里)

  重周距=\frac{500}{3}=167(km)

  货车静载重=\frac{60+60}{3}=40(t)

  货车动载重=\frac{18000}{500}=36(吨公里/重车公里)

  当用60 t货车装运远路货物而用30t货车装运近路货物时:

  货物周转量=60\times100+60\times200=18000(吨公里)

  装车数 = 2 + 1 = 3(车)

  重车公里总数=100\times2+200\times1=400(重车公里)

  重周距=\frac{400}{3}=133(km)

  货车静载重=\frac{60+60}{3}=40(t)

  货车动载重=\frac{18000}{400}=45(吨公里/重车公里)

  由例题可见,在两种不同情况下,货车静载重虽然不变,货车动载重却因重周距的缩短而相应提高。因此,合理运用大型货车,缩短重周距,也是提高重车动载重的措施。如果我们为了提高管内装车的货车静载重,将大型货车尽量保留在管内周转,显然不利于大型货车的合理使用,不利于重车动载重的提高;而此时静载重的增加,也只是客观原因所造成,不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由于同样原因,对于远路货车静载重的提高应当特别注意。如果远路货车的满载程度不高,其损失必然比近路货车要大,重车动载重也要降低得多。

参考文献

  1. 钱仲侯,杨爱芬.铁路运营与经济指标.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重车动载重"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