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折痕回复性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织物折痕回复性[1]
织物折痕回复性是指织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折痕,俗称起皱,外力消失后折痕回复的程度。人们希望服装起皱后能够尽快回复,特别是制服一类的正装,人们总是想长久地保持笔挺平服的着装状态。有些织物具有较好的折痕回复性,例如毛织物服装在穿着之后,平整地挂在衣架上,第二天折皱就消失了,而纯棉服装或真丝服装则不行。
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试方法和指标[2]
1.垂直法
试样为凸形,如图1-1所示。试验时,试样沿折叠线l处垂直对折,平放于试验台的夹板内,再压上玻璃承压板。然后,在玻璃承压板上加上一定压重,经一定时间后释去压重,取下承压板,将试验台直立,由仪器上的量角器读出试样两个对折面之间张开的角度。此角度称为折痕回复角。
图1-1 垂直法
2.水平法
试样为条形。试验时,如图2-1(a)所示,试样1水平对折夹于试样夹2内,加上一定压重,定时后释压。然后,将夹有试样的试样夹[图2-2(b)]插入仪器刻度盘3上的弹簧夹4内,并让试样一端伸出试样夹外,成为悬挂的自由端。为了消除重力的影响,在试样回复过程中必须不断转动刻度盘,使试样悬挂的自由端与仪器的中心垂直基线保持重合。经一定时间后,由刻度盘读出折痕回复角。
图2-1 水平法
通常以织物正反两面,经向与纬向折痕回复角之和来表征织物折痕回复性。另外,还可进一步用折痕回复率来表示折痕回复性,它是织物的折痕回复角占180。的百分率,其计算式如下:
R= | α |
×100% |
180 |
R——折痕回复率;
α——折痕回复角。
影响织物折痕回复性的因素[2]
织物的折痕回复性主要决定于纤维的初始模量高低和弹性回复率大小。氨纶为弹性纤维,因此,氨纶织物折痕回复性特别好。涤纶、锦纶的弹性也很好,但涤纶织物的折痕回复性好,而锦纶织物易折皱。其原因是涤纶初始模量比锦纶高,而且涤纶弹性变形中急弹性变形占的比例大于锦纶,锦纶折皱后只能缓慢回复。丙纶织物的折痕回复性也好。羊毛纤维织物折痕回复性良好,也是因为它弹性好、伸长大、初始模量适中。腈纶纤维虽有合成羊毛之称,但它的弹性回复率低,因此,其折痕回复性低于羊毛纤维。棉、麻、粘胶纤维的初始模量虽高,但由于弹性回复率低,所以织物的折痕回复性差。
纤维细度也是影响织物折痕回复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涤粘等棉型纤维混纺时,适当增加纤维细度,可提高织物的折痕回复性。
除纤维性质影响织物折痕回复性外,纱线的捻度适中,可提高织物的折痕回复性;织物厚度增加,可提高织物的折痕回复性;织物中组织点多。浮线短,不利于织物的折痕回复性。总之,纤维间、纱线间的摩擦阻力太大时,不利于织物的折痕回复性。对于某些折痕回复性差的纤维织物要进行树脂整理。如棉、粘胶纤维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可提高折痕回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