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比较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同类比较法[1]
同类比较法是指在同类事物之间通过比较分机揭示其相异点而产生新认识、新思路、新方案、新事物的方法。
同类比较法的特点[2]
通过这一比较,可使我们认识到表面上不相同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往往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共同点,通过发现其共同性,可以借鉴它之长,改进己之短。
同类比较法的应用[1]
在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活动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表面上相同但实际上并不同的现象,如果对这些现象不仔细地进行比较分析,就有可能以假当真,或以真当假。不是得出错误的结论,就是错过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机会。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过程中,对新发现的现象不要轻率地归类,而应认真、细致、反复地进行比较分析,尤其对那些差异点(即使很小)更不能轻易放过。
在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活动中,同类比较法往往可以发挥极大的能动作用。例如,空气中惰性气体氟(Ar)的发现就是同类比较法成功运用的产物。在对惰性气体的研究中,英国化学家雷利(J.W.Rayleig)和拉姆赛(W.RaWay)并不是把从空气中得到的氦(每升重1.2572克)和从氨中得到的氖(每升重1.2505克)简单等同起来,而是从两者重量的微小差异(0.o067克)中寻找原因,经过反复地比较分析,最终发现了惰性气体员。又如,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发现了穿透力比Y射线更强的中性射线时,由于没有经过反复、深入地比较分析以认识两者的差异(除了能量不同外,还有其他的差异),而是看重了不带电荷的相同性,就把这种未知的新射线简单归结成Y射线,因而失去了发现中子的机会。与此同时,英国核物理学家查德威克(J.Chadwick)却在导师卢瑟福(E*Ruthe60rd)的启发下,很快就对居里夫妇发现的射线发生了兴趣,通过重复实验和比较分析,确证了这种射线不是Y射线,而是中子,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由此可见,同类比较法在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