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债券价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债券市场价格)

债券价格(bond price)

目录

什么是债券价格

  债券价格是指债券发行时的价格。理论上,债券的面值就是它的价格。但实际上,由于发行者的种种考虑或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利息率的变化,债券的市场价格常常脱离它的面值,有时高于面值,有时低于面值。也就是说,债券的面值是固定的,但它的价格却是经常变化的。发行者计息还本,是以债券的面值为依据,而不是以其价格为依据的。债券价格主要分为发行价格交易价格

债券价格的公式

  从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R=[M(1+r×N)—P]/(P×n)

  可得债券价格P的计算公式P=M(1+r×N)/(1+R×n)

  其中

  • M是债券的面值
  • r为债券的票面利率
  • N为债券的期限
  • n为待偿期
  • R为买方的获利预期收益

  其中M和N是常数。那么影响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偿期、票面利率、转让时的收益率

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

  1.待偿期。债券的待偿期愈短,债券的价格就愈接近其终值(兑换价格)M(1+rN),所以债券的待偿期愈长,其价格就愈低。另外,待偿期愈长,发债企业所要遭受的各种风险就可能愈大,所以债券的价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债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债券的名义利息率,债券的名义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债券的售价也就愈高。

  3.投资者的获利预期。债券投资者的获利预期(投资收益率R)是跟随市场利率而发生变化的,若市场利率高调,则投资者的获利预期R也高涨,债券的价格就下跌;若市场的利率调低,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这一点表现在债券发行时最为明显。

  一般是债券印制完毕离发行有一段间隔,若此时市场利率发生变动,即债券的名义利息率就会与市场的实际利息率出现差距,此时要重新调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为了使债券的利率和市场的现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债券溢价折价发行了。

  4.企业的资信程度。发债者资信程度高的,其债券的风险就小,因而其价格就高;而资信程度低的,其债券价格就低。所以在债券市场上,对于其他条件相同的债券,国债的价格一般要高于金融债券,而金融债券的价格一般又要高于企业债券

  5.供求关系。债券的市场价格还决定于资金和债券供给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时,企业一般要增加设备投资,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资金而抛出债券,另一方面它会从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公司债,这样就会使市场的资金趋紧而债券的供给量增大,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而当经济不景气时,生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将有所下降,金融机构则会因贷款减少而出现资金剩余,从而增加对债券的投入,引起债券价格的上涨。而当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也往往会引起市场资金供给量的变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汇率跟随变化,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涨跌。

  6.物价波动。当物价上涨的速度轻快或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人们出于保值的考虑,一般会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黄金外汇等可以保值的领域,从而引起资金供应的不足,导致债券价格的下跌。

  7.政治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当人们认为政治形式的变化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时,比如说在政府换届时,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规划将会有大的变动,从而促使债券的持有人作出买卖政策。

  8.投机因素。在债券交易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赚取价差,而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机构大户就会利用手中的资金或债券进行技术操作,如拉抬或打压债券价格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变动。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Yixi,东风,可恨密码记不住,林巧玲.

评论(共4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债券价格"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22.193.109.* 在 2014年5月29日 21:28 发表

待偿期愈长,发债企业所受风险越大? 不应该是投资者风险越大吗?

回复评论
223.104.186.* 在 2017年6月23日 10:49 发表

122.193.109.* 在 2014年5月29日 21:28 发表

待偿期愈长,发债企业所受风险越大? 不应该是投资者风险越大吗?

年限越长,是不是发债企业和投资者风险都越大

回复评论
223.104.212.* 在 2017年8月19日 12:46 发表

223.104.186.* 在 2017年6月23日 10:49 发表

年限越长,是不是发债企业和投资者风险都越大

投资者风险小,降低流动性补偿风险,增大了发行人的风险

回复评论
123.182.34.* 在 2017年12月21日 12:12 发表

债券的涨跌是如何规定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