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哈里窗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約哈里窗戶[1]
約哈里窗戶指由約瑟夫·勒夫特和哈里·英厄姆二人提出的個人在人際信息交流中構成的知覺模式。
用窗戶式的圖形表現自我知覺和他人對自己的知覺的四種心理區域,見下圖。
自知人亦知的為“開放區域”。人知自不知的為“盲目區域”,這需從別人處得知關於自我的信息。自知人不知的為“秘密區域”,要想人際溝通效果好,必須坦誠,縮小“秘密區域”。自不知人亦不知的為“未知區域”,增加人際的信息交流,縮小這個區域。
約哈里窗戶的四區域[2]
- 1.開放區域
代表自我中所有自己瞭解並願意與他人共用的內容,如性別、年齡、外貌以及個人職業、志趣愛好等。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總要有所開放而不可能完全掩蓋自己,開放區域的存在有一定的強制性。網上的虛擬自我可能和現實中的真實自我有很大差別,但個人在網上發表的言論等顯然屬於自知並且願意與他人共用的開放內容。
- 2.秘密區域
代表自我中自己知道卻不願意與他人分享的區域。從理論上說,人總是有一些不便或不必告訴別人的情況。“隱私權”是個人基本權利。秘密區域是永遠存在的。
- 3.盲目區域
代表自我中自己不瞭解但是別人瞭解的區域。在社會生活中,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受主觀因素的干擾,人對自身的認識和評價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公正。相比起來,他人對自己的把握判斷可能更冷靜客觀一些,也就是所謂的“旁觀者清”。盲目區域的出現會使人感到尷尬,但這種客觀存在無法消除。
- 4.未知區域
屬於自我當中自己不瞭解、別人也不瞭解的內容。未知區域的存在表明自我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人的潛能、未知的靈感和預感等都有待於在日後交往中不斷被感知。實際上“約哈里窗戶”中這四個區域並不是等分的,而是根據個人對自我的認識和人際傳播的發展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自我依據他人而確定。個人經歷越多,社會交往越多,自知部分就越大。而在各種社會交往中,從家人、朋友到同事,再到關係更為疏遠的他人,關係的遠近顯然意味著人知成分的多寡。因此個人的社會交往是形成開放區域、增加人知因素的必要條件和基本方式。正是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增進了別人對自己的瞭解,同時也得到了別人關於自己的反饋信息,促進對自身的瞭解。社會交往的過程正是開放區域不斷增大的過程,人知因素不斷增多的過程,同時也是自我認識不斷成熟的過程。
約哈里窗戶的運用[3]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習慣於展示自己的長處,隱蔽自己的劣勢和不足。有時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適當向對方暴露自己的短處,反而能夠贏得別人的信賴和敬重。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際之間的交往狀況好壞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相互之間“自我展示”的程度。人與人的交往是一個互動過程,我對別人開放的區域越大,往往容易獲得對方相一致的開放區域。一般而言,儘量擴大“開放區域”,縮小“秘密區域”,多向對方袒露心扉,自然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如果能夠敞開心扉,適當暴露自己,將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往往較易贏得對方的信任。在多數的情況下,人們總是喜歡和一些坦誠、真實的人交往。如果對方勇於坦言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我們反而覺得他很坦率,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心裡會感覺更加踏實。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隱秘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總有一些隔閡和戒備,而自我暴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融化這層隔閡,使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理解與接納,相處更加融洽、和諧。
心理學家奧特曼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隨著信任程度的提高,雙方會越來越多地暴露自己。”一般情況下,關係越密切,人們的自我暴露就越廣泛、越深刻。因此,自我暴露的廣度和深度,成了測量人際關係深淺的“尺度”:自我暴露的層次越深,說明雙方的交情越深,關係越融洽;相反,如果對方對自己的私生活諱莫如深,則表明他對你心存戒心,並沒有把你當做他的知己朋友。
心理學家將自我暴露的層次由淺到深,劃分為四個層次。首先,是情趣愛好方面,比如飲食習慣、偏好等;其次,是態度,如對人的看法,對政府和時事的評價等;第三,是自我概念與個人的人際關係狀況,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緒和家人的關係等;第四,是隱私方面,比如個體的性經驗,個體不為社會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為等。
當然,無論兩人之間的關係多麼密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不願為任何人所知的秘密。自我暴露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恰如其分地自我暴露能夠快速拉近彼此的距離,而過早、太少和太多的自我暴露反而讓雙方更加疏遠。過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對方的慌亂和懷疑,進而產生自我防衛的措施,反而拉大了雙方的心理距離;太少的暴露不利於建立平等和諧的關係,而過多的暴露又容易讓人產生厭惡的情緒。正確的做法是,彼此自我暴露的程度要趨於一致,暴露的過程一定要循序漸進。對比較親密的朋友可以做較多的暴露,對泛泛之交可以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我們在求職過程中可以運用“約哈里窗戶”理論,適當暴露自己的秘密.袒露胸懷以獲取對方的同情與理解。某大學電腦系的貧困生小楊,畢業後來到一家大型電子企業應聘,看見前來應聘的畢業生強手如雲,不禁有些泄氣。後來,他心生一計,成功使用“自我暴露”的計策,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了這家公司的員工。
原來,他瞭解到這次招聘的主考官曾經也是一位貧困生,後來經過多年的打拼,成就了今天的事業。面試結束後,小楊不失時機地暴露了自己艱難的處境:如果這次的面試沒有通過,自己的生活將難以為繼。面試官心中一怔,好奇地探問緣由。於是,小楊便將自己貧寒的家境、遠大的抱負,以及目前尷尬的處境講述給面試官聽,態度誠摯而熱情,表情凄苦而堅定。面試官為他的真誠所打動,耐心地問了他一些專業問題,發現他確實十分優秀,最終錄用了小楊。
此外,“約哈里窗戶”理論還能應用於商務談判中。我們在商務談判中,並非一定要寸步不讓。如果雙方能夠坦誠相對,事先吐露出自己的真實需求,做出較小的讓步,反而能夠各取所需,換取更大的利益,達成共贏的局面。
恰如其分的自我暴露,不僅不會將你置於危險的境地,反而會為你營造一個相對和諧、友好的交際環境。只要能夠把握好自我暴露的火候和分寸,我們便會在社交和職場中游刃有餘,深受人們的歡迎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