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校園欺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於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校園欺凌的背景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欺凌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嚴重的惡性案件。案件中那些心靈被扭曲的孩子們作案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在中國,校園暴力一般要到非常嚴重,甚至已經觸犯刑法的程度,才會受到社會註意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除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長期欺負別人,會很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等等,“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等等,問題。但同學和家長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表現

  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生,放學後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主要表現是欺負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

  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覆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

涉及學生

  1、欺凌者(Bully):發動欺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2、受害者(Victim):受到欺凌。

  3、協助者(Assistant):跟隨欺凌者,直接參与欺凌行動。

  4、附和者(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

  5、保護者(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製止欺凌行為。

  6、局外人(Outsider):置身事外。

欺凌者類型

  典型欺凌者

  1、霸道和衝動,傾向使用暴力欺壓他人。

  2、比較自我中心,對受害同學缺少同情心。

  3、得到部分朋輩的認同。

  4、行為上比起其他同學突出。

  被動欺凌者

  1、看見欺凌者的暴力行為得逞,於是協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則藉此保護自己,免受欺凌。

  2、看見欺凌者欺凌同學後,則嘲笑受害者無用。

  受害者類型

  1、性格內向、害羞、怕事。

  2、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在學校中十分孤單。

  3、缺乏與朋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

  4、有身體障礙者、有智力障礙者。

  5、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

  6、性格或行為上有異於他人。

  欺負行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粗言穢語、喝罵。

  2、對受害者的重覆的物理攻擊,身體或物件。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髮。

  3、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顯地比受害者強,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的情況下發生。

  5、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閑話。

  6、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7、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8、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繫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

  10、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

  11、畫侮辱畫。

  12、網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網志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

校園欺凌的影響

  身心影響

  恐懼、消沉抑鬱、創傷後遺症、憂慮、胃痛、吸毒、酗酒、自殘、自殺,自己也成為欺凌者,可能是校園槍擊案的原因之一。

  其他影響

  常常缺席、對老師不恭敬、訴訟

校園欺凌各國措施

  挪威

  鼓勵學校對校園欺凌採取全校範圍的干預措施,如制定課堂規則,對學生行為進行限制,組建教師職業發展小組,與學生開展有關同輩關係與行為的班會活動,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長提供心理咨詢等。挪威於2002年通過了一個宣言,號召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長和教師團體加入到儘快根除校園欺凌現象的行動中。

  澳大利亞

  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組織和網站,如“反欺凌網路組織”和“澳大利亞無欺凌計劃”,以幫助學校瞭解欺凌現象,為學校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教師培訓的指導大綱。澳大利亞政府通過增進師生們對社會正義問題的理解來解決校園欺凌問題。其理論依據是:只要認識到騷擾、折磨與自己不同的人是錯的,那麼欺凌問題就得到解決了。

  以色列

  以色列為解決校園欺凌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要求學校建立全校範圍的反欺凌政策,並對在職教職員工進行培訓。以色列還對正在進行的調查和研究提供支持,以求尋找到個性化的解決辦法。調查發現,欺凌現象發生最多的是在放學後的走廊和廁所,或教師監控不力的時間段。很多學校採取的辦法很簡單,如增加警力,保證照明,讓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時間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師等。

  美國

  在美國,校園暴力被稱為“欺凌”(bullying)。校園欺凌在初中(6-8年級)階段最嚴重,高中時逐漸減少,但依然存在,是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對“欺凌”十分重視,每年開學時,會培訓教師如何處理欺凌事件,發給指導材料。對學生也會有預防性的教育,告知他們學校的有關規章。

  日本

  日本文部科學省加強了對教師進行有關校園欺凌的培訓,增加了合格學校輔導員和護理員的數量,以幫助學生處理各種問題;同時,允許學校對那些給同學帶來身體或心理傷害的學生停課,併為此制定了更加明晰的指導原則和程式。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校園欺凌"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