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新聞攝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新聞攝影

  新聞攝影是以攝影技術為手段,以圖片、文字為媒介,對新近發生、發現的事實的報道。攝影圖片是新聞攝影傳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說明事件,傳播消息,引發影響等。此外,新聞攝影一般都附有簡短的文字說明,以介紹事件發生的背景和過程等。

  《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對新聞圖片的闡釋是:“以圖片的直觀形象和簡要文字說明結合起來報道新聞、傳播信息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這個闡釋表明,“新聞”與“信息”是圖片的“內核”,圖片只是承載“新聞”和“信息”的“外殼”。如果圖片里沒有“新聞含量”,僅剩圖片這種“外殼”,圖片也就失去了意義。

新聞攝影的發展簡史

  1842年5月5日至8日,德國漢堡發生大火災,一名德國人比歐烏·史特爾茲納用達蓋爾銀版法拍攝了火災遺跡,此被稱為新聞攝影之始。早期的新聞攝影,器材笨重,技術操作複雜,只能紀錄靜態人像及場景。要刊登於報刊,須由畫家加工改為線畫,製成木刻版。從事攝影的,是照相館的攝影師。

  1880年3月4日,紐約《每日圖畫》用S.H.霍根照相銅版術,印出了照片《棚戶區風光》。

  1904年1月7日英國《每日鏡報》創刊,全用照片插圖,刊登謀殺、犯罪、雜耍之類照片。

  20世紀20年代,由於傳真術、照相製版術、紙張的改進,特別是小型相機的問世,新聞攝影才有了發展的物質技術條件。

  1928年德國E.薩洛蒙用小型相機、室內光和不幹涉對象的方法,抓拍新聞鏡頭,為現代意義上的新聞攝影奠定了美學與技法的基礎。艾森斯塔特被稱為“新聞攝影之父”。

  1935~1955年,是“畫報的黃金時代”,新聞攝影為畫報、畫刊提供了大量照片。

  20世紀50年代,電視普及之後,新聞攝影在報紙版面上的作用與地位受到了重視,開始了對新聞攝影學的研究。新聞攝影已成為新聞的一種重要體裁和報紙版面的有機構成部分。

新聞攝影的特點

  1、時效性

  新聞攝影必須體現一個“新”字,它所反映的必須是正在發生的、引人關註的 新聞事實。如政治事件、經濟消息、社會熱點、國際關係以及反映社會生活的紀實性報道等。

  2、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攝影的生命之所在。虛假的新聞報道只能遭受譴責。

  3、典型性

  新聞攝影報道的典型性包含典型事件、典型形象、典型瞬間三方面。

  4、現場感

  新聞攝影的的現場抓拍,應以正確反映事件為主,具有較強的現場感;而不應過分雕琢,因追求藝術效果而有損於對事實的報道。

新聞攝影的基本觀點

  1、攝影畫面

  其基本任務是報道各種新的事實,屬於新聞工作的範疇。有些人認為新聞攝影與藝術不可相混淆,但縱觀歷史,許多經典的新聞攝影作品在真實地記錄新聞事件的同時,包含了攝影師極高的藝術造詣。

  2、新聞工作

  在一般原則指導下,必須充分照顧其形象表現的特點,才能揚其長、避其短,充分地發揮其形象報道的威力。那種忽視新聞攝影形象特點的做法也要予以剋服。新聞照片是由攝影畫面形象和具備新聞諸要素的文字說明結合而成的,對兩者的要求應力求一致。比如,要求報道的內容應是真人真事,要求表現這一內容的畫面形象也應是真情實景。而決不能在文字說明上要求服從新聞的真實原則,而在形象表現上卻允許似是而非。

  3、攝影紀實

  這種畫面形象必須是攝影記者在現場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最有代表性的情節和瞬間的選擇、攝取得來的,而不是什麼“創作”的產物。新聞照片的畫面形象必須服從新聞的真實原則。

  4、現場氣氛

  而不能把藝術照片的衡量標準強加到新聞照片頭上,求全責備。人們常常以“藝術性”來衡量新聞照片的形象表現力,從習慣上說來,也未嘗不可。但是,當使用這種說法時,要註意把兩種不同性質的照片區別開來。

新聞攝影的形象表現

  1、形象觀察

  結合採訪,對現場進行深入觀察,以達到從內容到形式的結合,全面把握被攝對象,是形象表現的基礎。攝影記者新聞敏感,要掌握“問”和“看”兩樣功夫。現場觀察要力求深透,隨時註意現場的中心和高潮的出現,並力求看到事實發展的全過程。要心明、眼亮、腿勤、手快,邊觀察、邊選擇。

  2、形象選擇

  在深入觀察的基礎上,找到現場全局中最有代表性的情節,以及事實發展中最有代表性的瞬間,是新聞照片形象表現的關鍵所在。選擇中首先要考慮攝影報道的需要,同時還要考慮現場攝取的可能,判斷要準確,選擇要得當。選擇是為了攝取,並隨時準備攝取。現場情況變化多端,萬不可墨守“先選後拍”的程式,以至坐失良機。

  3、形象攝取

  一般來說,觀察和選擇在前,攝取在後;但攝取中又有觀察和選擇,且三者常常是緊密相連的。攝取時要充分發揮攝影技術技巧的作用,把初步選定的情節實地表現出來。這時,要以獲得最有代表性的情節的最佳瞬間形象為中心,並優先選擇拍攝點和拍攝時機兩個主要環節。因為拍攝點決定著主體的地位和畫面的基本結構,即拍攝時機則決定著主體的動勢和神態,這些都是構成畫面形象的基本因素。而這些因素的結合,實際上也決定著光感、透視、層次等等其他因素。當然,這些問題的解決,有時是一致的,但常常是矛盾的。在發生矛盾時,一般應服從對主體形象的表達這個大局,避免面面俱到,求大求全,以至妨害對主體的表現。

新聞攝影的獎項

  荷賽獎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簡稱“WPP”,通稱“荷賽”),由總部設在荷蘭的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主辦。該會成立於1955年,自1957年舉辦第一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以來,截至2007年,已經舉辦了50屆。

  “荷賽獎”分為突發新聞、一般新聞、新聞人物、體育動作、體育專題、當代熱點、日常生活、肖像、藝術、自然共10類,基本覆蓋了新聞攝影的各個方面。每類還分為單幅和組照(最多不超過12幅)兩項。

  該比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有威望的新聞攝影比賽之一,它的宗旨是“促進信息的自由,不受限制地交流,鼓勵高水平的專業新聞攝影”,對全世界新聞攝影事業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普利策獎

  根據約瑟夫·普利策 (Joseph Pulitzer)(1847年4月10日生於匈牙利佈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遺囑,1912年開辦了哥倫比亞新聞學院,1917年起設立了普利策獎。普利策獎包括新聞獎和藝術獎兩大類,現設有14項新聞獎和7項文藝獎,其中新聞獎主要有:公共服務獎、報道獎、社論獎、漫畫獎、批評評論獎、通訊獎、特寫獎、新聞攝影獎等;文學藝術獎有小說獎、戲劇獎、詩歌獎、美國曆史作品獎、自傳或傳記獎和非小說作品獎;音樂作曲獎1項。另外,還頒發2項特別獎。公共服務獎一般授予報社,獎品是一枚金質獎章。其他獎項的得主可獲得1萬美元獎金和證書。

  首屆普利策攝影獎是1942年頒發的。此後,除1946年外,每年頒發一次。從1968年開始,攝影類增設了專題新聞攝影獎,獲獎作品通常由一組照片組成。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myHuang.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攝影"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