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支票新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支票新聞

  支票新聞是指在媒體競爭激烈條件下,新聞單位向新聞線人購買有效新聞線索,向新聞線人以開“支票”的方式支付新聞成本。支票新聞得到業內普遍認同,並不違反西方新聞職業道德。

支票新聞的由來

  支票新聞誕生於20世紀,西方國家把信息資源當作商品買斷,新聞的科學語言謂之“獨家採訪和報道使用信息資源的權利和機會”。其目的是以金錢為杠桿,開展新聞競爭,從而推進新聞事業市場化。在西方,有些小報以披露名人隱私為賣點。為了獲得此類新聞,記者拿著支票簿找到與名人有染的當事人,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記者會依據情節的曲折程度而當場簽出一張支票。後來這樣的現象蔓延到所有新聞線索的獲取,人們就把這樣的現象稱為“支票新聞”。由此可見,“支票新聞”就是指通過支付一定的報酬給有關新聞當事人或者有新聞線索的人而獲得的新聞。

  新聞線人的應運而生是媒體激烈競爭和社會分工細化的必然結果,而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新聞界,新聞線人職業化已是不爭的事實。

支票新聞產生的原因

  (一)媒體競爭白熱化是“支票新聞”產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上至新華社等中央媒體,下至《楚天都市報》等地方媒體,從報紙、廣播到電視,從黨報到都市媒體等全國各級媒體,都相繼開設“新聞熱線”買新聞線索,追求獨家報道。可見,“新聞線人”炙手可熱,成了各媒體競相爭奪的資源

  新聞線人熱現象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媒體間大打新聞線索價格戰,線索費不斷攀高;媒體根據新聞線人提供的線索而採編刊發的新聞比例大幅增加,都市報相繼開設熱線新聞、新聞11O等版面;出現以此為業的專職人員。

  隨著受眾對新聞信息需求量的多元化,要求媒體差異化競爭,追求獨家新聞是媒體制勝的“殺手鐧”,而記者採集信息的信源渠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為了防止重大新聞線索漏網,於是,各家媒體通過“懸賞”線人來徵集第一時間新聞線索和獨家新聞,而部分市民憑著自己的新聞敏感,對身邊突發的新聞事件向媒體報料,就可以獲得一筆收入,於是,在這種新聞信息買賣雙方達成“共振”需求下,“新聞線人”應運而生。

  因此,激烈的新聞競爭是催生“新聞線人”的主要原因,各媒體為了“搶”新聞,不惜設置線索獎金,並不斷抬高金額,導致更多的“新聞線人”趨之若鶩,不惜第一時間“搶報”。

  而獲得現金獎勵無疑是新聞線人提供線索的重要動機之一,特別是對於職業新聞線人,把賣線索作為謀生的手段之一。媒體為了吸引群眾提供新聞線索,往往會設置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的“報料獎”,有些媒體甚至還打出“萬元重獎新聞線索”的口號。據統計“《新京報》平均每天接聽熱線200個以上,創刊半月,就開出獎金23450元,最高一天開1500元”。人們可以毫不費力輕輕鬆松打個電話,將身邊發生的各種突發事、感人事、有趣事告訴媒體,就可以獲得高低不等的現金獎勵。新聞線索成為新聞線人與媒體交換的商品。

  (二)希望公開發表個人的聲音

  這類動機在兼職和客串新聞線人身上表現尤為突出。兼職和客串新聞線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事業或穩定的收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不是為了錢而向媒體提供線索,而是為了向媒體反應自己關註的社會問題、社會現象,對身邊的不良現象通過媒體進行曝光,以達到鞭笞和懲惡,同時,對於身邊好人好事借媒體傳達給公眾,達到揚善和贊揚。

  他們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信息,而希望通過自己喜愛或信任的媒體公開發表個人聲音,進而促使問題得到廣泛重視和解決。以希望公開發表個人的聲音為動機的背後,或多或少也有社會責任感和個人表現欲的驅使。

  甚至,某些線人在與他人的利益博弈過程中,當自身的利益受到傷害時,利用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和干預力,以尋求通過媒體來對事件進行干預,輓回利益。

  (三)尋求幫助

  在群眾眼中媒體有較高的社會威望和社會信譽,能夠從群眾角度出發,關心群眾疾苦,抓住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發揮輿論作用,引起相關政府部門和社會關註,並使政府部門對問題進行干預,促使問題解決。群眾在遇到困難,憑藉自身力量又無法解決的時候往往希望通過媒體報道,尋求社會幫助。這類動機源自受眾對媒體的信任以及對媒體影響力的充分認識。如以下典型事件:

  據成都商報2004年9月19日報道,早戀孩子要求離家租房,無助的母親打電話向媒體求助。“‘我眼睜睜看著我的女兒一步步走向深淵。我卻無能為力,只有向你們求助了’,日前,本報求學熱線收到一名絕望的母親求助,她讀高中的女兒小雪(化名)因為早戀而無心讀書,甚至離家出走,她希望能幫她找到讓女兒‘回心轉意’的方法”。

  而該媒體在接到求助後,出於社會責任和關愛,立刻聯繫有關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對小雪進行心理治療和救助,幫助她走出了心理陰影,實現了回心轉意,消除了絕望母親的憂慮。

支票新聞的正確認識

  “新聞線人”職業化所催生的“支票新聞”彌補了新聞信源不足,保證了新聞信源渠道更寬廣,新聞信息量充足,同時,通過支付少量的成本就獲得重要的新聞信息,減少了採編成本,使近幾年來媒體擴容增加信息成為可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媒體競爭力。但是,也給我們的新聞傳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1.如果有錢可圖,就會有人撒謊或誇大其詞。在西方,新聞線人的交易對象主要是記者,這與記者之間的職業競爭有關。有些記者為了個人名利,不惜以高價相互爭奪新聞線人的線索。有時為了避免線索流失,沒有調查清楚就迫不及待地發佈了新聞,致使虛假新聞報道屢屢發生。在我國,同樣也要註意防止這類惡性新聞競爭的出現。同時,新聞線人有時也會為了獲得較好的經濟回報而誇大新聞事實,導致傳媒的報道客觀性和輿論導向因“一家之言”而發生偏離,對社會造成危害。

  據信息時報2003年12月26日報道;2003年12月22日,廣州某報兩名記者接到報料後,在根本未核查的情況下對公安機關正在迅速偵辦的刑事案件進行炒作,將此案“加工”炒作成“‘8男子將1女子按倒沙發由1人實施強姦’,在場近200人‘懾於歹徒淫威都不敢輕舉妄動"’等情況,造成嚴重失實,嚴重誤導了讀者,在社會上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據警方核實,所謂報料人陶先生實際上是珠海市拱北某迪士高歌舞廳保全部負責人曹某,為貪圖該報的報料費便肆意渲染提供“報料”。因此,在利用好新聞線人的同時,也要儘量避免對傳媒的商業性過分強調,而忽略了其社會責任。

  2.如果無錢可圖,很多人就會因此而隱瞞消息,甚至會視而不見。當人們都習慣於從提供消息中獲得報酬時,如果沒有利益可得,那很多人就會閉嘴,“吃力不討好的事”還會不會有人乾,公眾的參與積極性會大打折扣,為記者的採訪工作帶來很大不便。現在已經出現的“職業”報料人就是他們中最典型的代表。當人們把出賣線索當作一種非常正常的事情甚至是一種謀生手段時,還會再毫無索取提供消息嗎?在新聞線人的人身安全沒有法律和制度保障的環境下,還有多少人會自告奮勇充當新聞線人?

  3.“支票新聞”容易滋生記者的惰性和依賴性,使記者呆在辦公室里等線索,有了線索再去採訪。常言道,“新聞是跑出來的”,而不是等來的,記者的任務就是發現有價值的新聞,並予以及時客觀的採訪報道,這就需要記者主動去找線索,挖掘新聞。而既然可以通過付費來獲得有價值的新聞線索,記者們就有可能失去進取心,不主動去“跑新聞”,而是坐等新聞。

  4.“支票新聞”可能降低報道本身的質量,影響新聞的真實性。首先,大部分新聞線人沒有經過培訓、缺乏新聞專業知識,也缺乏新聞職業道德意識,甚至很多沒有多少文化,他們對新聞價值的判斷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可能為了個人的利益誤導媒體,片面誇大新聞事實的某一方面,提供虛假或者片面強調對自己有利的信息。

  其次,當新聞媒體已經付錢開始採訪時,由於記者沒有深人第一現場採訪相關的當事人,無法準確核實新聞真實,同樣,對新聞的整體事實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曲解。如果記者不去第一現場僅通過電話核實,一旦報料人提供的信息部分失實甚至子虛烏有,新聞的真實性會出現偏差,影響新聞的質量和公信力。

參考文獻

  • 柯根松.從“新聞線人”看“支票新聞”誕生[J].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06(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支票新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