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庫爾特·考夫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Kurt Koffka)

庫爾特·考夫卡(Kurt Koffka)

庫爾特·考夫卡——美籍德裔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目錄

庫爾特·考夫卡的簡介

  庫爾特·考夫卡(1886年3月18日—1941年11月22日)美籍德裔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專著於格式塔心理學研究與推廣,著有《思維的成長:兒童心理學導論》、《格式塔心理學原理》等著作,在兒童生理髮展、記憶論和人格學說方面作了傑出貢獻。

庫爾特·考夫卡的生平

  考夫卡1886年3月18日出生於柏林的—個律師家庭。考夫卡從小接受的文化可以說是“世界性的”,他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律師;母親是猶太人,情仰新教;弟弟是一名法官。他接受的柏林文化和心理學熏陶遠比韋特海默更加深遠。家裡為他聘請了英語女教師教習英語,可能因為這個緣故,考夫卡始終是一個“親英派”。受舅舅(考夫卡的舅舅是個生物學家)的影響,考夫卡從小對哲學開始感興趣,而且在1903年進入柏林大學後選修了這門課程。

  1903至1904年在愛丁堡大學學習哲學,期間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05年他進入柏林大學,他的導師是德國心理學家司徒姆夫,後者還是韋特海默、沃爾夫岡·苛勒的老師。1906至1907年,考夫卡開始把一些心理學概念應用到實踐中。在心理實驗室進行顏色弱化的研究,同時開始學習生理學方面知識。1908年考夫卡以《節奏理論的實驗研究》一文獲得博士學位。同年他憑藉另一項顏色盲視研究成果研究生助教獎學金。畢業之後,他曾經作為屈爾佩的助教在符茲堡大學工作了一年,通過實驗來研究由於相似引起的聯想。在符茲堡大學工作期間,他深受符茲堡學派研究風格的影響。同年他與Mira Klein成婚。

  1910年他與韋特海默和柯勒在法蘭克福進行了長期的和創造性的合作,與苛勒一起作為韋特海默似動現象實驗的被試,從此三人一起成為格式塔學派奠基人。1911年考夫卡受聘於吉森大學擔任教師。1911年至1924年,考夫卡曾在德國基贊大學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年),考夫卡應徵入伍,他在軍中精神病醫院從事大腦損傷和失語症患者的研究工作。1921年他出版一本有關兒童心理學的書《心靈的成長:兒童心理學引論》。

  戰後美國心理學界慢慢開始關註正在德國興起格式塔學派,邀請考夫卡為美國《心理學公報》寫一篇關於格式塔的論文。1923年他與Mira離婚,與Elisabeth Ahlgrimm結婚。但同年他再次離婚。1924年考夫卡為逃避德國納粹來到美國,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和斯密斯學院任訪問教授。1927年考夫卡被任命為美國斯密斯學院心理學研究教授,主要從事知覺的實驗研究。1932年考夫卡曾隨一個探險隊來到中亞進行研究中亞人的調查工作,並開始寫作《格式塔心理學原理》。1935年,考夫卡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學原理》一書。

  晚年,考夫卡還研究過顏色視覺和知覺組織。1941年11月22日,考夫卡因心臟病卒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北安普頓。

庫爾特·考夫卡的學術體系

  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直接經驗、一個是行為。格式塔心理學把直接經驗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這種直接經驗是一種自然現象,只能通過觀察來發現,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強調運用自然觀察法。但由於直接經驗中也包括一種類似於意識的東西,而對這一部分的研究必須依賴於主體的內省,但是內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來觀察。不管是觀察還是內省,格式塔心理學要求都必須從整體上去把握。格式塔心理學以直接經驗(有時也稱現象經驗)和顯明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因此該流派在具體研究中除了使用整體觀察法,還運用實驗法。格式塔心理學所運用的實驗法主要是實驗現象學方法。

  兒童心理髮展論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整體優於部分,整體不是部分的機械相加,而是具有和部分不同的質的特點。因此,考夫卡認為兒童身心的發展也是遵循這個原則。例如,嬰兒的動作,最初是整體反應,以後才逐步分化。又如思維不是出感知覺元素拼湊起來的,而是有其自己的本質的。

  考夫卡認為身體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是同時展開的,有生長髮展和學習發展。他認為兒童的身心發展不僅僅受先天因素的影響,還受環境的影響,且是先天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認為兒童身心發展遵循兩大格式塔原則,即兒童的身心發展順序遵循出整體到特殊的法則,先從全身粗略性活動開始,而後到局部性精細動作。兒童的認知活動遵循由概括到精細法則,先從對事物的概括認識開始再到學習內容的細節。

  知覺研究

  考夫卡對知覺研究作了一般性評述,他指出格式塔學說不只是一種知覺的學說,它甚至也不是一種心理學理論。但是它卻起源於對知覺的研究,而且在已經進行的實驗工作中,比較成功的部分就是對知覺進行的研究所提供的。

  他認為知覺經驗有一種在任何部分中都找不到的整體性。知覺不能由感覺元素的集合或者僅僅是各部分的總和來解釋。知覺本身就顯示出一種整體性,一種形式,一個格式塔。考夫卡認為,這種整體性不僅在人類身上得到證實,而且在動物實驗中也得到了證實。

  記憶說

  考夫卡強調記憶中的組織因素;強調記憶是一個記憶痕跡內容不斷變化的動力過程,而遺忘是類似記憶痕跡之間相互干擾的結果,而且記憶痕跡內容的動力變化也會使個體產生遺忘。考夫卡認為自我的動機態度及意向等都代表自我的一種心理需求,這是產生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動力,記憶作為一種心理活動自然也會受到它們的影響,這是在強調記憶中的動機性因素。

  考夫卡認為在記憶中個體知覺到材料後,對材料進行組織加工個體對材料內在關係及其結構的認識及其理解會影響到對材料的記憶效果。識記後的材料在大腦神經內會留下知覺物體的痕跡,即記憶痕跡。記憶痕跡並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要素,也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不斷交化、發展的有組織系統,這個系統會不斷影響個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理解。

  人格論

  考夫卡指出人格是心理學中最大的領域之一。如果不涉及人格現象,那麼心理學便是不完整的。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是一種格式塔。他在論述心物場和記憶理論時指出,心物場含有自我和環境兩部分,兩者各有自己的結構。其中自我不是一個點、一個總和或欲望本能的集合。他認為人格這個概念或可用以說明自我的意義。自我包括需要、準需要、意向、意志決心和態度等,場不斷在自我的影響下轉變,對記憶等也有著很大的影響。自我和環境之間的動力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自我本身的性質。

庫爾特·考夫卡的主要著作

  《心之發展》(1921)考夫卡把格式塔心理學理論應用到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上,在書中考夫卡討論了一些發展心理學中所經常遇到的問題,如嬰兒行為,成熟和學習在發展中的作用,以及感覺運動發展和認知發展的各個方面。

  《知覺:格式塔學說引論》(1922)在文中,考夫卡強調知覺不是感覺組合,而是整體經驗。

  《格式塔心則學原理》(1935)對格式塔心理學做了全面而系統的論述。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咚咚咚,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庫爾特·考夫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